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语文阅读量越来越大,加强阅读教学已成为必然。强化深度阅读教学,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语言归纳、逻辑思维、内容审视、习惯养成等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将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创设阅读情境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授课,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立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梳理学习思路,从而会学、爱学。所以,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置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三顾茅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穿插图像、动画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在观看教案、阅读文章时能够充分体验文章的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阅读把握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和体会刘备造访诸葛亮时的内心活动,提升文章情感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人物刘备为例,如果学生仅仅通过文章中有关刘备的神态、语言等描写来感受他的内心活动,就会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用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进行辅助,起到“神助攻”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对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片段进行剪辑,并利用工具加入图解,让学生在观看时发现细节,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进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2巧设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开阔学生视野为目的来选择文章,发现和总结文章中的问题,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抽丝剥茧中更好地选择内容,引导学生探寻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将选文和其他同体裁、同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其归纳、概括、探究、创新的能力。比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李白写了‘对影成三人’,是指哪三个人?”学生可以反复研读和思考,透过文字感悟李白当时的心境,理解李白孤傲、不羁、放荡以及无法实现理想的心境。诗人的心境和皎洁的明月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意境之美,感受李白当时的心境。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李白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境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李白本人,为后续学习李白诗词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3构建探析式小组合作课堂

初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语文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使中学生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学生之间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此期间也能够主动积极地拓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使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度的解析,找到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探析任务的引导中去思考如何完成探析任务,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和文章解析能力。教师要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问题,利用轻松诙谐的教学语言对孩子的思考错误进行耐心的指正,让孩子有足够的欲望参与合作探究,各个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信息互换。举例来说,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思考任务自主阅读。组织各个学习小组讨论,给小组布置阅读思考任务:作者怎样描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是什么、态度又是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描写的理解进行标记,看一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刻画闻一多先生。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基于自身情感的阅读,学生带着明确的方向进行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对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来讲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拓展,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要在分组互动的教学中,将阅读的任务进行分组的布置,给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动力。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学习,这样便能够以更好的进行深度的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探讨和分析,学生能够快速的抓住语文阅读的正确方式,并且能够从不同渠道去思考英语知识,同时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思维是十分有限的,而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获得更多的学习路径。

4开展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实施阅读教学生活化时,教师可以以读促写,通过读写结合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教师可开展读写结合活动。教师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将课前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春夏之际,山中天气暖和起来,小草已经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当你来到小石潭时,只见潭水清澈无比,整个山谷都是碧绿色的了。"对此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景物:春天时苍翠欲滴的竹林、夏天时郁郁葱葱的竹林、秋天时黄绿相间的枫叶、冬天时大雪覆盖着漫山遍野的松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几句话进行仿写练习:"春天竹林碧绿翠绿、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火红一片、冬天银装素裹……"像这样利用读写结合方式提高语言建构能力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

5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提供,丰富阅读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阅读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在进行阅读课外延伸时,需要有充足的阅读教学资源,这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根本。学校应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予重视,为保障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向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线上阅读网站等,方便学生收集读物,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组织阅读课外活动提供帮助,如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鼓励教师组织各种阅读活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谁是阅读小能手”“看谁读书多”等活动,还可以通过阅读分享会、阅读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量、阅读兴趣及能力,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组织活动,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乐趣。

6结语

虽然初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学校共同努力,紧跟核心素养渗透理念,注重初中生的生活环境、年龄特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掌握阅读技巧,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彦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36):61.

[2]郑爱霞.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9,(36):63-64.

[3]陈蕾.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2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