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常态课下高中地理的高效低耗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李艳,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发表于《地理教育》期刊

 

  什么是常态课?常态课就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和设施下,课堂教学所应该达到的一种原生态效果。从根本上讲,就是在常态中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常态中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常态中教师用文本的核心知识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叶澜教授曾针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提出了“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任何高大上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教育细节体现出来的,不是通过表演出来的。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观念问题,是良心问题;实施新课改,也不是观念问题,而是本领问题。

 

  按照叶澜提出的“五实”观点,常态课就是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在这个有限的公共空间里,师生展开讨论,形成思维的碰撞,并生成新的教学任务。优秀的教师在常态课前备课是扎实的,他的教学目标明确,一堂课需要彻底解决哪一两个重点问题?教学内容是充实的,怎样深入浅出运用实例把核心知识讲透?教学环节是丰实的,怎样层层递进式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教学媒介是平实的,把无法用常规板书让学生观察到的事物或规律,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出来,但绝不一节课依赖这种手段进行“电灌”。最后的教学效果是真实的,化难为易,分层推进,留点时间,留点暗示,让学生去思考,联想和探究。常态课看上去不热闹,但其求真求实,相反高效低耗。一堂课高不高效,看三点:效果,效率和效益。我们既要关注单位时间内知识的有效传递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持续学习和能力增长的愿望。

 

  那么高效低耗的常态课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一、教学目标的定向性

 

  从宏观上看,定向就是要确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公民具备什么样的地理素养。从微观上讲,定向就是课堂教学要有确定的教学目标。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一节课有目标才有明确的指导性,师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学过程才是连贯的,教学内容才是系统的,内容安排才能有序化。

 

  比如:高三一轮复习中《人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四个层次:《新课标》是这节课的总目标:如何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考试大纲》是阶段性目标:通过研究近五年来高考真题中涉及该版块的考题,总结出常考的知识点分布在那里;《单元要求》是本章节的地位目标:“人口”是高中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起点,在高中知识结构的行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要求》是最终达成目标:如何运用材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教师课前要明确哪些目标可以让学生当堂落实下来的,哪些目标是需要课后练习巩固提升。定向后,也便于师生共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性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的适度性

 

  就课堂教学而言,适度是指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在单位时间内传授适当的信息量。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适量得当,更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要理解不同程度、不同动机、不同热情和不同毅力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效果是有差异的。

 

  还是拿《人口》为例,这节课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人口的地理空间分布、人口的地理空间位移、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等。很多概念性知识点是属于基础识记和部分理解层面,因此用时很快。重难点在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为什么要调整?此时设计有梯度的设问并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其效果比教师一人讲解要好很多。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学生通过自己讲解思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不会吃不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回答层层递进的设问,一方面获得鼓励,另一方面更增加了克难攻坚的热情。不会因为知识点过于饱和选择主动放弃和逃避。年轻教师在常态课上,经常采取高频语速,大容量内容,以为课堂节奏快就是高效率,其实超过了学生的可承受量,学生的脑力活动就会极度疲惫,相反还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学内容把握“度”真的很重要!

 

  三、教学过程的求活性

 

  成功的教学绝不是对备课本或教材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妥善的尊重生成,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高三一轮复习《地球运动》这节课中,有学生突然提问:“刚好出现极昼的位置,为什么地方时是零点?”教师可以迅速画一个光照图和晨昏线,找出晨昏线和各经线的交点,列出地方时,这个问题马上清晰明了。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快速随机应变,常态课完全可以牵手精彩。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活跃,和谐和高效的课堂,其前提是:即使是常态课教师也必须具备精品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会越少。”因此教师只有真正地体会到编者的思想感情,真正的掌握了教材外衍生的知识,才会有自己的东西调用出来,才能对课堂新生成的教学意外迎刃而解。

 

  比如:以《地球运动》为例,针对如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安排设疑组(梯度设问);析疑组(解答问题);质疑组(诘难反问)。六个学科小组积极开动脑筋,不唯书,不唯师,于无疑处生出疑,小组中优生是小先生,负责解答同小组没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在一旁要掌控问题的难度,一定要着眼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同时不会跑偏。教学求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教学相长。

 

  四、教学质量的求实性

 

  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落脚点是每天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低耗的课堂,有效的反馈和及时的评价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学生学得如何呢?教师可采取适练巡批的方式进行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情况。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当堂及时训练能巩固强化记忆和理解,因而适当的练习就成为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教得好不好,最好的落脚点是学生落实的如何。学生人手一张导学案,每个知识点后都有跟踪训练,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时间,巡批中带上一只红笔进课堂,以行动践行“学到没有”比“教完没有”更重要的课堂价值观。学生学到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接受情况能有效检测学情,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古语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其间蕴含的道理不言自明,所有的“会”都是自己“学会”的结果。打个比方:教学应该像打游戏,因为游戏是及时反馈结果的。只有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学生才会像对打游戏一样,产生兴趣,激发欲望;教学应该像画地图,因为画地图可以培养整体感和大局观;教学应该像教小孩学走路,大人一定会放手,决不会因为孩子摔跤而不再让他练习走路。

 

  五、教学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也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的实质是自我对话,是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对话、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与作为观察者的“我”之间的对话。对话常常要自我提问,自我求解,自我完善,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了?在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怎样才能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为什么我这一句伤了这个孩子?等等。通过这样的对话,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就能趋于完善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常态课,是一种自然、真实状态下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在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扰下的双边活动,是常态下的公开课;一堂优质的常态课,功夫不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在课外认真解读教材、认知教材,驾驭教材,真正的过好教材这一关,让自己融入教材,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智慧,那就是课后的反思与改进。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课改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到一节课上,使每一堂课都达到优质的水平,这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从而真正实现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让我们把上好一节优质课的理念,融进日常的每一节常态课的教学中,努力实现高效低耗!

 

  参考文献

 

  [1].张富.重运用重整体重组合——关于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63-67.

 

  [2].王相群.探活涉度,低耗高效——对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5,(13):84.

 

  [3].李英.浮华褪尽显本真——让常态课下的阅读教学高效低耗[J].教育科研论坛,2010,(04):74-75.

 

  [4].张冬芳.高效低耗的互动式英语写作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6):60-61.

 

  [5].周晓云.手段与效果的正比论——语言教学的现代化手段[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34-35.

 

  [6].周新桥.“减负”:从“高耗低效”到“低耗高效”[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06):5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