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以《骆驼祥子》的阅读与评价为例

作者简介:侯月阳,济南市济南稼轩学校;发表于《中学语文》期刊
 
  摘要: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标准、统编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凸显了整本书阅读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阅读时代的全新开始。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应当依据课标教材、文本特点和学情诊断,统整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多种阅读策略引导师生从自然意义的阅读主动走向课程意义的阅读,在思辨中体悟"这"本书的精神内核与现实意义,汲取做人的养料。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价值旨归;实现路径;《骆驼祥子》;
 
  基金资助: 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整本书深度阅读策略研究”成果之一;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经典阅读促进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135B2018049)成果之一;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标准、统编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体系,凸显了整本书阅读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标志着阅读时代的全新开始。统编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课程化”纳入学生阅读范畴,随后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主编了“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之后,各地区、各学校基于整本书的阅读价值,开展了整体课程设计和常态课堂实践,逐步克服了课程方案缺失、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任务完不成、阅读质量虚空浮浅、教学方法低效、阅读指导策略缺乏、评价方式单一等弊病,形成了一批有特色亮点、可复制推广的“高原高峰”成果。
 
  综合来看,一些地市在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面也还存在标准模糊、理解多元、题型杂乱、读考分离、情境化过度的脱离文本问题,学生作答也存在白卷空题、随意片面、联想过度等问题。立德树人背景下,整本书阅读该如何评价呢?本文试以2021年济南市学考试题《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内涵。
 
  一、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旨归
 
  1.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定位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应该如何定位?整本书阅读最终要教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呢?
 
  温儒敏总主编曾经在不同场合指出:中考高考命题考整本书阅读,这是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读书为本”、回归语文学习“本质”的。整本书阅读,我看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统编语文教材重视“整本书阅读”原因:一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二是有意针对网络阅读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多少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读书养性”,用“整本书阅读”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2.《骆驼祥子》的课程教学价值分析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在《宇宙风》杂志。《骆驼祥子》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骆驼祥子》的课程价值或文本价值,可从四个维度考查。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言簡义丰。《骆驼祥子》是一部小说,而且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小说作品。小说表达言简义丰,表达节约克制。主要表现在:小说无论是人物塑造、情节铺叙,还是场景描写,其通俗朴素的语言表达始终惜墨如金,点到为止。小说叙事明白晓畅,阅读无门槛,浅读可得趣味,深读可得韵味,再读可得回味,体现了故事的惊奇出奇,不如人与事的亲切,不如有深长的意味。情感表达节约克制,既有不失悬念的草蛇灰线,也有如禅语般欲说还休的克制表达。北京市民口语的运用,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创作能力。
 
  再现而不说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的生活,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同时,学生读到这个悲剧时,定会联系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审思悲剧产生的原因。杰出的作品语言引人入胜,语言表达始终遵循小说叙事的内在逻辑规律,再现于看似浅白的故事中。作者将价值判断以言而不尽、隐喻而多义、精练而富有启示、如格言警句般的语言表达隐现在情节中,其深刻意蕴交由读者自己去领悟挖掘。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类批读摘记方式,品读关键词句段,积累语言素材,细心体悟,尽可能读出小说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情节,领略宏大叙事艺术。情节结构是表现作家艺术思维的重要形式。本书在情节架构上采用双重结构,外部结构采用“圆式结构”,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讲述了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内部结构采用“线式”结构,呈现了祥子由诚实可爱、勤劳坚忍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的过程。双重结构使得小说脉络清晰,叙事架构宏大,也使得有限的悲剧文本能包纳人生的真正意义。学生阅读本书会有强烈的情感冲击,能够在讨论、反思中探寻悲剧的原因,进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微观体悟,揣摩意外之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有极强的表现力;从人物着眼,发现并品味这些细节,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核。一是品味蕴含隐喻的细节,感受祥子的心路历程。学生聚焦文本,借助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借助祥子的内心独白,通过预测、联结、图像化等阅读策略,发现文本中细节之间的关联,对文本语言、故事情节及写作意图做出更加合乎逻辑的阐释,从而对小说人物和主题加深理解。二是通过分析情节细节,推测故事发展趋向。学生可运用发散思维,尝试预测或改变故事的走向;也可运用聚合思维,探究祥子的选择;也可运用目标思维,尝试帮助祥子一步一步实现目标;也可采用联想思维,勾连伏笔和照应,推测因果逻辑等等。三是通过比较重现的细节,深味小说深意。如祥子的大量“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既深挖文本,又能跳出文本,活读整本书。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人性的悲剧美,悲剧的人性美。老舍先生认为,小说是对人生的解释,只有这解释才能使小说成为社会的指导者。《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这个中心人物,以及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刘四、虎妞、曹先生、孙侦探、小福子、二强子、老马小马祖孙、杨太太、夏太太等人展开故事。故事情节没有惊心动魄、大锣大鼓的刺激,读者能够从平凡的故事中,读出祥子特有的意义,读出时代的特有的意义,作品具有很大的感动力,能引起读者普遍的同情心。《骆驼祥子》包括了丰富的悲剧内容,并且本身又超越了传统的悲剧创作。在这个浸润着神秘主义的特殊悲剧中,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的虎妞,读者对这些周围人物的阅读过程和价值取向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而祥子前期显示出来的独具魅力的人性美,与后来自身的“兽性丑”形成的鲜明对比,具有开拓和引领的重大意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家的良知。老舍是人民艺术家,他坚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五四”对他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骆驼祥子》的创作是出于老舍心灵的主动和意识的自觉。作者娓娓道来,轻松冷静的叙述口吻中,内蕴了批判与同情等复杂情感,寄托了深沉的人文情怀。凭着对北平下层人物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的民众心理刻画的生动形象,均表现出作者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体现了新文化“文学为人生”的“人性回归”。
 
  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向往和追问。小说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不再像传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简单、类型化,而是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读者,阅读并体悟,在那个人们无处安放理想的旧世界,个人的理想是如何被摧残被自残的,由此来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新时代,拥抱新未来。
 
  二、《骆驼祥子》学考试题
 
  《2021年济南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5题这样考查。
 
  阅读名著,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策略一:借助作者的自述。老舍先生在《我是这样写〈骆驼祥子〉的》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①、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②、诈骗祥子的③。
 
  要求: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关人物的名字。(3分)
 
  (2)策略二:作品中的评论性语句。老舍先生在小说《骆驼祥子》结尾写到:“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
 
  要求: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骆驼祥子》的阅读路径
 
  众所周知,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仅靠一所学校,仅靠一位教师的单打独斗,仅靠学生自然意义的阅读,是很难成功的。整本书阅读的推进,需要课程专家、市区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团队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精准施策,围绕团队建设、课程目标、资源整合、规划实施、评价监测等项目推进的重点工作,重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体系。
 
  1.形成高质量的、整体的、系统的课程规划
 
  整本书阅读,如果缺乏课程统整与教学统整,教学往往会流于碎片化浅表化,教学内容难以结构化,学生的认知同样难以结构化。作为学习单位的“项目设计”,其设计指向应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大觀念、大项目、大情境、大任务和大问题,而不仅仅是一部书、一种技法甚至一个知识点。
 
  (1)基于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备受师生关注。后来,统编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课程化”纳入学生阅读范畴。“整本书阅读”着力避免的是以往单篇阅读导致的浅层化,碎片化,它最终追求的是学生在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后,有自己的真实思考,深度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实感悟,深度感悟。项目团队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尊重作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追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测评的一致性和清晰化,要形成基本书目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积累,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每部名著都是对应课标的,有时候和一个单元跟几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关联,所以不同单元的微专题学些什么,也可以到名著里找方向。《骆驼祥子》关联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关联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2)基于学生的志趣和疑问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学生爱读小说,因为小说让学生经历自己在现实中无法经历的世界。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张伟忠倡导“基于学生的感受、质疑和发现”的语文新课堂。在整本书阅读领域,预估学情主要是为了保证课程项目和阅读活动能够与学生的学习志趣和认知水平相对接。项目太容易,学生没志趣;太学术化,学生望而生畏;费时太长,学生没有时间阅读。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仅仅是基于个体的兴趣、经验或者理念,设计跟着学生信马由缰,师生缺乏对小说基本的共识前提,是很难促成教学的进步的。
 
  (3)《骆驼祥子》阅读课程可有如下设计,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求
 
  一是教师多阅读、爱阅读,进行前置阅读;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导读课指导策略;研讨课指导策略;评价展示课指导策略。
 
  二是“探究型课程”设计,即针对若干专题进行的讨论、思考。
 
  三是从“导”“读”“评”三个方面自主建构“整本书阅读”支架系统。
 
  四是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主题的选择决定项目创新的向度,驱动性问题的学术逻辑决定项目化学习的深度。
 
  五是基于学习任务群驱动进行设计。
 
  六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设计。
 
  七是基于“阅读任务单”进行设计。
 
  八是基于思维导图进行设计。
 
  九是基于线上线下的“多师”混合式学习进行设计。
 
  十是基于自传方法的学历案(或学程、阅读经历方案)的设计。
 
  课程设计要锚定语文核心素养,努力在具体篇章中挖掘出语文素养培育的落脚点,并通过恰当形式加以体现。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依据文本特点,聚焦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指向问题解决,凸显实用价值和育人价值;学习任务要有适当程度的学术探究性,具备深度学习的可能;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是零碎、片断的语文学习任务;任务的形式要关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2.形成高质量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整本书阅读”存在着五种常见的教学现象。
 
  一是不导不读。学生不明所以,教师指导乏力。教师转转说说,学生翻翻看看,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精神思辨。
 
  二是以讲代导。部分老师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一股脑“灌输”给学生。
 
  三是以练代读。部分老师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阅读训练”,将阅读“整本书”缩略成读作家作品、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练习题。
 
  四是导读粗滥。部分教师漫无目的,“为活动而活动”,导读七八节课,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忙忙碌碌寻寻觅觅,最终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还是无法建立完整的清晰的阅读框架体系。
 
  五是导读结合。这部分教师能够在项目专家的引领下积极作为,广泛吸纳,有自己的一整套本事,发挥传统“经筵日讲”和“说书”的优势,在真实思辨阅读中统筹,实现认知、情感、人格的统一,将沉甸甸的课程设计通过任务和情境转化为育人的养料,进而形成升格为教学样例。
 
  3.形成高质量的、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多样评价体系
 
  整本书阅读在评价方面遭遇尴尬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师生不够重视。部编教材虽有安排布置,但对师生来说,名著阅读题只占3-7分,课堂时间很有限,课外时间被挤占。12部名著的阅读是个耗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书海茫茫,捞针甚为不易。
 
  二是学生阅读动机偏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们有侥幸心理和捷径思维,缺少阅读志趣和动机,被动服从于教材需求,缺少主动追求深度阅读的动力。
 
  三是命题质量不高。试题过分迎合师生,过于简单,不读也能得分;试题过分追求独立,过于琐碎,读了也不一定得分;试题过分重装组合,过于老旧,考试就考刷过的原题。试题过分强调排查,为排而考,只是为了学考不考它。试题强调个人意志,区域控制,不能很好地对接阅读真意。
 
  四是阅读指导策略单一。部编教材针对每一部书的文体特点,提出各自的阅读指导策略,师生不能将这些策略融会贯通,不能实现“这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一些社会上的“阅读指导师”多以“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自诩,纸上谈兵的创新经受不起可行性的论证,脱离素养需求的方案经受不起可靠性的检验。
 
  五是教师评价分析乏力。教师对“这本书”整体理解水平较低,评价水平偏低,“不会教了”,“不知道考什么”。于是,要么干脆不讲不说,任由学生“放羊畅读”“靠天吃饭”。要么讲不清楚讲不明白,一味迷信答案。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没有参考资料、参考答案的情况下给学生讲解、评价整本书阅读,我们究竟有几分底气?我们的课程教学统整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行。
 
  4.从考试评价逆向思考,寻找真实的阅读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郑桂华特别提及,进入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对孩子的语言品质、思维品质、价值观形成等,应具有“以一抵十”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2021年济南名著阅读的试题。相比该市其他年份的语文试题,2021年中考首次考查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能力与水平,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列举原著中的情节加以印证,而且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空间,这体现出引导通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意图。试题既科学区分了不同考生的阅读能力,还运用策略引导了语文教学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是“枢纽”部分,由此既能延展到对具体细节、主要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把握,也能上升为对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等的理解。祥子是贯穿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对其性格命运和有关情节内容进行考查,能够较好地检测考生是否真正地阅读了全书,阅读过程中是否理解了文本内涵。试题引导真正阅读的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任务和阅读经历中获得智慧,让真正读书的考生有获得感,由此引导师生遵循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为了“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成为自主、自律的阅读者。
 
  试题考虑了整本书阅读底线要求和策略指导要求。“整”字的重要内涵,即立足全书阅读,克服了篇章式、片段式的弊端,把握关键情节和书中人物。试题既解决了全国整本书阅读过分关注知识、策略普遍缺失的问题,角度颇为巧妙,不仅体现整本书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和主旨”的底线要求,也能够通过深刻的阐释、具体的情节表达来凸显考生的个性体验和认识,让真正读书的考生有获得感。
 
  试题考虑了课本导读的功用。如第(1)题命题源于课本导读。第(2)题源于课本专题一和专题二,专题一:给祥子写小传。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专题二:探寻悲剧原因。读完全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气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带着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并查找资料,写下你的探究结果,然后和同学就此做一次深入的讨论。
 
  试题考虑了立德树人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祥子从一个诚实可爱的乡村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城市行尸走肉。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活”。而第(2)题考查的是祥子悲剧命运的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而不是社会原因。本题设计与余党绪老师提倡的“抗争与堕落”教学定位不谋而合,祥子前期的抗争是可贵的,他的抗争是为了生存,就是为了坚守做人的底线;但他还是堕落了,这是社会造成的,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不无关系。老舍更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污染与同化作用,所以他强调了祥子的美德与抗争,从而引发读者对社会的思考与批判。所以祥子的堕落是值得同情的。但过分强调这一点,就会贬抑人的主体性,人不同于动物,在环境面前,人是有思考和选择的,祥子也不例外。所以,读者不能忽略人的主观因素。对祥子,我们要有悲悯之心;对社会,则要理性地批判;要想祥子的悲剧不再重演,对社会的批判与改造固然重要,而对个人的批判与改造也同等重要。
 
  当前,整本书阅读的研讨是全国语文教学深度改革中炽热的话题,很多学校的语文老师领悟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并已迈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步伐,积极将整本书阅读引进课堂内外,从自然意义的阅读主动走向课程意义的真实思辨的阅读。我们希望通过倡导有品质有深度的思辨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认同。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