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滕延起,黑龙江省方正林区第四中学校;发表于《林区教学》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一是要找出短板所在,二是要处理好五对关系,三是要做好六个加法,四是要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质量;课前和课后;“五育”并举;
基金资助: 哈尔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乡村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策略研究”(HKZ1421029);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要求大幅度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其关键是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根本之策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点是抓好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课堂管理水平。2021年秋季,各省、地市(县)依据“双减”意见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各地各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创新工作思路,狠抓三个提高,细化落实举措,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课后服务正成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最佳选择,其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样,各地各校对课后服务也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乡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与县城以上学校存在着较大差距。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存在的短板
1.教育观念的制约
“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统一正确的共识才能形成合力。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学校、家庭和社会还没有达成正确的共识。仍然认为,“所谓课后服务就是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老师统一看管学生写作业,考试能获取高分,只不过是把校外补课换成校内补课,给校内补课造了一个代换性的名词叫做‘课后服务’而已”。很多农村家长、甚至有些学校也持这种观点,没有把“双减”政策提升到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缓解社会对教育焦虑情绪,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良策上来。
2.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制约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发展差异,城乡办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办学规模县级以上学校较强,乡镇学校较弱,造成了学校掌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多数教育资源被县级以上的学校所利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较少,而且越来越呈递减趋势。如学生资源数少(有的学校每班仅有3—4个学生),师资配备不足、配备不强等问题。学校课程基础建设薄弱,硬件办学资源存在差距,这些都是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短板。
3.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目前正处于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转型期,相比较而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仍然偏低,很多农村家庭对于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后服务收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较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家庭,必然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加大他们的生存压力。
4.学校领导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由于农村学校生源、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育的成就感缺失,个别学校领导对办学发展希望值不高,产生了主观不思进取,办学等、靠、要的心态。这种主观不积极、不寻求改变的思想也制约着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学校领导主观不努力,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不起来,内部资源不能挖掘,外部资源不能融合,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也就无法建立。
二、课后服务处理好五对关系
1.处理好课前与课后的关系
朱永新在《处理好“双减”五对关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这里所谓课前和课后,指的是3点半之前和3点半之后的学校教育。”[1]3点半之前实施的是国家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活动。3点半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后服务(本文课前指3点半之前,课后指3点半之后),目前各地各校对课后服务认识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开展的课后服务项目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学校是安排教师看护学生完成作业;有的学校在看护学生完成作业基础上,安排音乐、体育、科学、综合实践等特色选修课程;还有的学校是课堂知识查缺补漏和巩固提高训练等。这里暂且不评论其课程安排科学合理与否,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论课前还是课后,校内还是校外,都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课前和课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整体谋划,有机衔接,决不能割裂开来,搞“两张皮”。
2.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双减”意见中虽然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但也进一步强调了要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建设。首先,学校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的共识。家长的意愿要得到充分尊重,同时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项目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应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项目,家长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建设中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建设。
3.处理好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学校是履行课后服务的主体,课后服务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身上,增加教师工作负荷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更给农村学校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刚刚落地,有关课后服务机制建设还不完备的情况下,一方面课后服务给学校带来后勤管理等多种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给予相应的补贴。紧靠按规定的服务性收费,农村学校无法满足课后服务实际需要。调研还发现由于城乡生源不均衡,县城教师和乡村教师课后服务补贴差距较大,产生了城乡教师新的收入差距。学校课后服务常态化步入正轨后,需要延长教师在校时间,教师承担课后服务的时间与教师个人生活角色时间发生冲突。如正处在哺乳期的女教师要给婴儿喂奶,家住县城的教师还要接自己孩子放学,等等,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来理顺,学校要创新管理,使教师舒心愉快地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建设工作中来。
4.处理好课程与学生的关系
评价课后服务课程质量,其中重要的、关键性的维度就是要看学生的喜欢程度。“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课后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阐明了课后服务要注重两类课程建设,一类是注重延伸巩固提升类课程建设,做到课前与课后有机衔接,融为一体,切实从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出发,促进学生对于课前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让“减”出来的时间增设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类的课程,“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有效破解社会对“双减”政策的误解。
5.处理好“减”和“增”的关系
“双减”政策非常明确地强调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双双减轻,校内外教育都需要作出调整,减负只是一种手段、路径和指标,“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增”。因此必须处理好如何“减”怎样“增”的关系,也就是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培养高水平人才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做“双减法”,减出来时间和空间,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行全面提质增效,为青少年更好地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三、提升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1.在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上做好加法
课后服务是具有社会公共属性的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后服务具有决策权、监管权、协调权和指导权,要在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上做好加法运算,切实加快加强课后服务完备性建设,有效推动农村课后服务全面性的覆盖,确保覆盖到乡村的每一所学校,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要切实帮助农村学校解决课后服务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严格履行好对课后服务监管的责任,保证课后服务质量,防止学校出现借此机会乱收费的现象。保障学生享受到良好的课后服务,让“双减”政策的红利惠及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
2.在原有课程优势上做好加法
在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中应把课前延伸巩固提升类课程作为根本课程项目,做到课前与课后有机衔接,融为一体,有效延伸,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发挥学校原有的学科课程建设优势,在课时上做加法,在组织实施上做加法,在课程活动管理上做加法,在总结提升上做加法并适当完善,建设少而精的特色服务型课程。比如某所农村学校写字课具有一定基础优势,那么就要立足发挥写字课优势,把这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后服务项目。同时切忌:能做好的事却做不好,做不好的事还想搞。比如看护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这本该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好的事,但偏偏有的学校却做不好,学生反映看护课乱哄哄,不如在家自己写作业。可见,服务型课程建设不要贪多,盲目追求花样,什么课都想有,什么课都上不好,进入多而不精的误区。在发挥学校原有课程优势上,“一校一案”“一校加学科精品”的做法非常值得农村学校加以借鉴。
3.在当地教育资源挖掘上做好加法
“双减”政策指出:“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就要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教育资源,挖掘当地教育资源优势,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要在挖掘家乡地理资源上做加法,在挖掘家乡的社会资源上做加法,在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上做加法,在挖掘家乡的农村产业特色资源上做加法,在挖掘集团化办学优势上做加法……深挖家乡教育资源优势,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例如:笔者所在的方正县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在方正这片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英雄们用生命谱写了不畏日寇强敌、誓与白山黑水共存亡的爱国主义壮歌,一大批抗联英雄战斗在这里,牺牲在这里。方正县大罗密镇是抗联英烈纪念地,承载着抗联精神,要利用好这一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课程。方正县会发镇是全国闻名的水稻产业基地,可以开发出“田园稻花香”现代农业教育课程或劳动教育课程。方正县高楞镇是国有重点保护林区,深挖绿色森林、林海雪原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开发绿色生态环保教育课程。方正县教育局分六个集团化办学,可以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共享。挖掘社会退休老教师优势,乡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老教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其中不乏一大部分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期待发挥余热,可以聘任“回岗”补充师资不足问题。例如:方正县方正林区第四中学就聘请了退休教师担任少年宫民乐教师,成立了乡村学校民乐社团。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公共资源的助力作用,开发特色教育课程,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4.在校内资源优势挖掘上做好加法
学校是承担课后服务的主体,虽然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存在着若干短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潜在的优势,如果能把办学潜在优势挖掘出来,就会变成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优势,深挖校内资源是建设课后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策略。学校不仅要在深挖校内资源硬件优势上做好加法,还要在深挖软件资源优势上做好加法。例如:在硬件方面农村学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可以在校园内建设植物生态园,开设生物教学实践园地。在软件方面要深挖教师“一专多能”优势,如某教师是语文教师,但是唱歌也很专业,具备承担学校合唱社团辅导员的能力,就可以让他来担任合唱团负责人。另外新入职的教师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优势教育资源。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潜力,要在深挖校内资源优势上下功夫,做好挖掘办学硬件和软件优势的加法运算,发挥出这些资源潜在优势的价值。
5.在精细化管理上做好加法
课后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课后服务的管理程度,课后服务是家长为学生教育掏腰包付费买单的服务,课后服务质量以家长满意、学生喜欢为主要建设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良策,应在精细化管理上做好加法,制定相关细节管理规定,落实到每个环节和细节。如学校建立课后服务领导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对每项课后服务的计划、时间、人数、内容、形式及实施过程进行有力监督管理,并记录留存,做到过程清晰、有案可查。注重教育规律,确定服务项目,严格执行课后服务基本原则,落地严苛,确保课后服务质量,让家长放心满意。
6.在制度建设执行上做好加法
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事业,学校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服务,在学生课后服务制度建设、执行上做好加法。应建立完备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饮食制度、学生看护制度、学生接送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教师上课制度、家校沟通制度、应对危机制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制度保障,每项制度必须执行到位,不能形同虚设,不能有半点儿疏忽,确保校园安全。
四、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出现的新问题
1.课后服务监管体系缺乏
由于“双减”政策刚刚落地,监管机制体系建设尚不完备,常态化监测管理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违背家长的意愿搞“一刀切”,强迫学生被动接受课后服务,借此收费增加学校收入,有的学校因此产生了新的腐败问题倾向。有家长反映,课后服务的课堂管理和质量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2.课后服务课程单一化
目前农村多数学校的课后服务就是看管学生完成作业,采用的多是教学化辅导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设置较少,有些学校是课表上有,实际上没有。课程缺乏多样性,没有多举措开拓服务项目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开展课后服务使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时间延长,压力增大。课后服务收费对部分农村家庭,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特殊家庭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
4.增加了学校承担的安全责任系数
学生只要在校就存在校园安全问题。另外农村学校通勤学生较多,冬季课后服务后乘车回家有一定的潜在危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和教师都要承担相关连带责任。
结语
“双减”政策落地推动着中国教育改革向深层次迈进,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特别是农村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把学校课后服务建设成为学生满意、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多角度认可的一项品牌工程。
参考文献:
[1]处理好“双减”五对关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朱永新.人民教育.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