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旷野之质,诗意栖居——解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摘要】海子在《面》这首诗中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它是一首苦苦思索新的人生价值、追问存在、寻找灵魂归宿,而最终失望、自我解嘲的哀歌。诗中不仅包含着强烈的现代西方哲学色彩,更透露着强烈的生命之感,在他口语化的直接而不暴露的抒情,静虚而不死寂的活力中展现出了平淡而凝重的意境,流淌着返璞归真之美。

【关键词】精神家园,诗性世界,哲学根祗,审美追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中第一单元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其中一篇。能够选入中学教材,表明了这首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们中懂诗或者似有所悟者,都或多或少地从《面》中享受了契合自己所需的精神滋养。笔者和中学生们讨论过这首诗,他们都认为这是海子生命之歌中最闪亮的音符,表现了海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海子,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的一位抒情诗人、麦地诗人、王者诗人。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思想复杂,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更增加了这首诗的赏析难度。赏析这首诗,首要了解诗歌是什么这一古老的主题,在海子的心里诗歌是诗人对世界人生、万事万物之间神奇关系的感受,是人神的相遇,也是一种祈祷。所以,揭示天地人生奥堂,应该是诗歌的天职。诗人与诗歌难解、海子和其诗更为难解。这在于他一生平凡而奇特、短暂而遥远。他的诗被人模仿践踏的体无完肤,被聊托为知己的人评说地千奇百怪,这样更造就了海子诗歌的难解深度。有些诗评家以诗人生前的传闻牵强附会的评析或者以索隐方式以诗人生前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喜好,带着探秘的鬼胎和有色的眼镜,试图在海子纯抒情的神秘作品中有真知灼见。因此,便在《面》中忽视文本、无视意象组合所表现的深层次意境的整体高度,硬生生的把诗中的个别名字,如像“亲人”“陌生人”及“你”考证出个惊天秘密来,其结果是缘木求鱼,这不仅损害了这首诗,更与诗的内涵相去甚远,这与东汉郑玄解析《关雎》为“后妃之德”一样愚昧可笑,笔者认为解析诗歌应该以哲学根祗和审美追求为依据。哲学是文学的翅膀,没有哲学支撑的文学是贫血的,文学流派也起源于哲学流派,这并不意味着文学要说明哲学,但文学必须以大哲学为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少哲学支撑,所以,它是以哲学根祗为依据的。这在于过去所讲的哲理性,是指一篇作品中的语言片段多少含有一点哲理、或者是指整篇作品的叙述语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或者是某一哲学的图解,这并没有显示出作者对存在、人生、生活、生命、文化、历史的哲学思考,它只是一般哲学的形象敷衍,而哲学根祗是指统帅作品全局的灵魂,它支撑着整个作品、使作品获得巨大的张力和诱人的思索魅力,是作者对世界整体的把握,它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本质揭示的目的。《面》以及海子的许多诗歌,弥补了中国诗歌中浅显苍白的哲理性,使其诗博大而凝重,辽远而疏放。因此,本文先以这一点,对《面》的真正意义做以解析,以其更能贴近诗的本真意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并不认为这是还在梦想的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努力中“感到疲惫”后,要做一个世俗的人,而这恰恰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反而更加忧伤,更折射出了回归幸福生活的艰辛与不可能。我们读海子的时候,只知道诗人海子,而忘却了懂法学、哲学的海子,更忽视了一个热爱读书和当教师的海子。对于天资过人的海子,对近现代西方哲学情有独钟,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海德格尔、尼采、雅斯贝斯等哲学家相识恨晚之意,甚至他在诗歌中迷恋于生存本质追问,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和对自己心灵故乡的寻觅,这种思考执着的心路历程,毫不逊色于存在主义哲人们的艰辛之路,但他但他苦苦追求的的结果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可他又固执坚守,“万人都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他以“构筑祖国的语言”为信念,关心人类、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并且渴望着“诗意地栖居”。这一句是找不到家园的迷茫失望,并非认可世俗价值,而要追求“尘世的幸福”。

作为知识分子创作的先行者,说确切一些作为“农村知识分子写作”的海子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到自己被尘世遗弃,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没落感,这种被遗弃的感觉在他的诗歌里时有所见,如“那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这种孤独的异类感受,迫使回归“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快乐旅程,回归到“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幸福生活,回归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个人的逍遥世界,也许是诗人向往已久的幸福生活,海子似乎要走向如孟子所说从“独乐乐”向“众乐乐”大同世界,似乎要从沉默走向(言语)开口,从喧闹走向恬静的乡村生活,但这三种幸福都是芸芸众生的幸福。诗人无法随波逐流,诗人仍是一轮皓月、一做孤独雪山。但他固执地坚守着自己长期固守的价值。即使世俗早给他冰冷的嘲讽,也只是希望世俗价值“你不要笑我两手空空,不要笑我一无所有”,诗人依然做出的是“你们那边走,我们这边走”的倔强的势态。在《面》中,他所用的意象如喂马、劈柴、面朝大海的房子都是表征其幸福的,几乎都是来自其乡村乌托邦与乡村理想有着更多的一致而非断裂。而乡村更是海德格尔诗学的重要元素,他认为在村庄才能体验生存的本质,在这一首貌似与世俗和解的诗中,海子并没有放弃追求诗性世界的努力,反而更显其沉重的孤独悲凉之感,透露着一个追寻者的失望与忧伤。

海子的《面》,从全篇来看是在现实生活中多次受挫后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构建,还在个人的层次上,他仍然坚持着灵魂的救赎和超越,拒绝对世俗的融入,但是回家的路却荒芜了,他是永远无家可归的漂泊者。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快人快语,让人们喜爱感动,也表明海子在幸福边缘徘徊,好像幸福即将敲门。他努力寻找一个安放现实痛苦灵魂的避难所,但他失败了。海子以其“记忆中的大地、村庄、河流、麦芒、天空、月亮、蓝色的马”为蓝本构筑起作为精神家园的诗性世界,他天真地要求现实的乡村大地就是他诗性世界真实存在,要在其记忆中纯净淳朴的田园里找到其对应欢声笑语,结果他的超现实的诗意世界和现世乡村相撞,而这一遭遇,使他心灵的诗意世界受到破坏。

诗人是世俗的臣服者,也是世俗超越者。我们都不在幼稚,都生活的很理性,都紧紧拥抱着世俗,都从崇高转向低俗,从浪漫主义转向灯红酒绿,从超验转向感官享受,从英雄转向到流氓地痞。当我们都学会了老奸巨猾时,海子仍然保留着赤子之心,仍然天真烂漫,他把幸福交给他人,也就是说他把诗性世界交付于现实世界,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凉和无奈。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表明他不再沉默,需要诉说、需要倾听者,他在茫茫人海寻觅知音,“给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人世可爱可知,物我一样纯粹,似乎诗要寄生尘世、和光同尘、似乎消解和世俗对抗的雄心壮志。然而三个“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与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道出了两个不同价值观的世界,海子依然坚守“灵魂救赎与超越”,依然坚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独立自由价值的选择,他在《面》里宽容了世俗世界,但并不意味着向世俗世界的妥协,他只折服于崇高、折服于澄明之境的诗性世界。

海子的灵魂救赎与超越不仅存在于自身,更存在于普泛关怀。他具有佛陀的悲悯情怀与普渡众生的宏愿,他理解人们追求的幸福,但他并没有赞同我们这些理智聪明人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因此,“我的幸福---那‘幸福’是‘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那是一种来自上苍诸神的声音,不是任何凡夫俗子所能聆听到的,那是我的幸福。”这种幸福不是我们这种聪明人所能够听到的。“你们追求尘世的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是海子理想主义的色彩,是理想化的春暖花开的大海,“大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是诗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之所在。这一意象组合是海子诗歌精神、内容、物象的表现,而且缥缈灵动,带有不可言说的神秘光泽。

《面》包含着强烈的西方现代哲学色彩,《面》依然是一首苦苦思索新的人生价值,追问存在意义的构建诗性世界的努力,这种一往无前的努力反而让诗人两手空空,退而固守。而这固守恰恰又是无家可归的悲哀,加缪说:“自杀是最大的哲学”,海子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世界,是否证映了这一句话呢?但他一生相信:“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的确,海子走到了人类尽头,但其诗歌走向了永恒。

海子作为一个热烈信仰大诗理想的“王者”诗人,加之对西方文化广泛涉猎以及深受中国传统诗歌所熏陶的伟大的诗人一样,在艺术审美上呈现多样的局面,很难以一种风格定位,他像屈原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热情写诗,像庄子一样用哲学根祗拥抱诗歌,其诗因宏厚博大流动着深厚的生命气息。由于他的诗常在一种直觉的状态下写成,因而其诗语言和印象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比如《秋》,“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鹰”的出现完全是直觉的比喻。海子的诗想象犹如李贺,奇特而陌生。如《诗人叶赛宁》中写诗人的诞生,“野花的小手在怀孕/生下诗人叶赛宁”就是奇特隐喻。海子的抒情诗通常较短,写景状物时主观色彩很强,比如他写云,“就像山腰安静的水/流着天空”,看似违背了常理,实际却写出了诗人真实的视觉感受。有人说海子的诗偏爱宏大,夸饰抱负、悬空的、语言狂,这种批评只能表明某些诗评家的迟钝麻木,无法享受海子诗歌里跳跃的个性化语言和诗中洋溢的生命气息。

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是有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面》我们来看海子艺术风格的另一面。

首先,《面》从写作选择上是口语化,口语一语到底,排除了知识性,正因口语化使《面》获得了“澄明之境”,是人间的、人性的,充满活力的、生动的,明白清楚和朴素的。这样一来也医治了八十年代过分的抒情倾向,因而诗人处理复杂经验才变的得心应手。《面》的口语化不同陶诗、臧克家、柯灵等人,比如陶诗中“方宅十余田,草屋八九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遮掩不住闲适恬淡的情调,追求着一种把玩趣性,诗境虽美,但失却了严肃的生命感知。臧克家的《老马》《有的人》口语化程度很高,只是说明了一些道理,缺少博大凝重的气质。也许这一点是海子不喜欢陶渊明而称赞美国隐逸诗人梭罗(美国隐逸诗人,其作品散发着浓厚生命气息)的原因之所在。《面》的口语化不仅没使其思想变的无奈衰弱,反而在《面》的背后深藏着强硬筋骨和血酒般的热情,散发着旷野上正午气质,透露着强烈的生命之感,这正是深邃哲学思考在口语化中沉潜的浓烈的艺术美。

其次,《面》隐藏着返朴归真的美学追求。海子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在他的诗中不难看出,庄子对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比如写庄子诗《打钟》以及诗所用的意象如大地、村庄、麦地等都可见庄子身影,但他摒弃了庄子逍遥养性的一面,选择了西方基督文化中拯救与超越的人生方式。

再次,《面》直接而不暴露的抒情,静虚而不死寂的活力,平常生活中意象的选择,平淡而凝重的意境展现,使《面》流淌着返朴归真之美。诗表面看“明天、劈柴、喂马,给亲人通信”等句子表现出一个热爱世俗生活的样子实则不然,正如“世界以它痛苦与我接吻而要求歌声报酬”。《面》是诗人退却和坚守的痛苦,在简单、优美、自然的意象背后,隐蔽暗含诗人的苦闷和沉重的悲哀。

总之,《面》在哲学意蕴和艺术特色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再次读《面》,让我想起了海子自杀前不久的《春天,十个海子》的诗中,诗人终于发现自己热爱着的“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在那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时,他内心深处承受的精神家园自我解构,其精神世界彻底幻灭,这位诗人最终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来路已逝/去路已断/为谁歌唱为谁沉醉草原?”海子本身失败,但他的殉道精神,他无悔探求的足迹,为当代中国文学和文人人格撒下了一道神圣的光环!

参考文献:

[1]郭宝亮.《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2]李慧莉.执著而孤独的精神坚守——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袁丹丹.在精神的刀刃上行走——浅析海子精神世界的孤独性与自我拯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71-73.

[4]佘爱春.神性探寻与生命关怀——论海子抒情短诗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J].名作欣赏,2011(09):123-124+16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