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其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孟艳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建设管理所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02.0443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各项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而相应的施工技术也需要创新和提高。传统的普通建筑框架在超高层建筑上有可能出现不适用的状况。例如,高层建筑的结构组件压力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不断的增加,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每个组件的荷载问题,包括风向荷载、地震荷载以及其他作用力对结构的荷载作用。除此以外,在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的施工设备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高层建筑可能会用到许多特种施工设备,施工难度也不尽相同。从建筑施工安全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对于施工大安全系数要求更高,对框架基本结构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框架结构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作业中,科研人员对框架结构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会助力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准备材料阶段在准备钢筋材料期间,需要按照施工的图纸,对钢筋进行下料,并且要合理的剪切,还有进行折弯等操作,做出各样的需要的造型。并且需要将做好的钢筋造型,进行分类放置,把钢筋的端口要进行固定。其次,要按照领用的制定和程序,领取材料,不能够随便领用。最后,对于有特别的要求进行存放的钢筋,需要和施工方做好交流后,才能进行特殊的放置安排。另外,要确保存放的地方不会影响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2)放料和下料需预留尺寸钢筋的类型不同,热胀冷缩的系数也不同,因此需要按照钢筋的性质,预留出下料和放料的尺寸。钢筋如果进行了二次加工,那么钢筋的体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留出合理的尺寸大小。比如,材料可以按照钢筋弯曲的总长度作为参考的标准,如果小于250mm,那么可以预留出0.6cm左右的预留尺寸。如果长度大于250mmm,那么就需要预留出9mm左右的尺寸。在放料和下料的过程中,要时刻的关注材料的膨胀程度和收缩程度,预留出一定大小的尺寸,这样就可以保证使用中不会出现尺寸不够用而重新放料和下料的情况,有效的提升对材料的利用率,节约施工成本。(3)焊接施工准备在建筑使用中,钢材会涉及焊接的情况。因此要做好焊接的实验操作,在做好相应试验的准备后,就可以按照突出的要求,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的处理,确保焊接的质量合格。(4)钢梁吊装工艺在钢梁吊装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施工人员需要对钢梁结构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结构部位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替换,确保后续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第二,在吊装过程中,柱身需要和地面保持垂直,便于吊装过程中对钢梁移动位置进行动态调整,提高钢梁吊装质量。第三,针对钢梁本身就没有吊耳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钢丝捆扎钢梁,同时在钢梁前端和末端做好包角工作,从而提升吊装过程的安全性。(5)螺栓的安装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螺栓的安装也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对螺栓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工序,即螺栓需要由内向外依次插入,所有螺栓的方向需要保持一致,从而降低螺栓安装的施工难度。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螺栓强度对结构做好提前分类,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标准,从而有效提升螺栓安装质量,提高整体钢结构的应用效果。
2.2模板施工技术
首先,要先对标高进行定位,才能正式开始模板施工工作。在施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受光线原因的影响,进行标高定位的时候可以选择颜色鲜艳的油漆。但是,在开展放线定高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就需要对结果进行精确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要对标高定位的结果进行反复的审核。尤其是在安装基础模板的过程中,要注意垂直度的控制,垂直偏差最大不得超过3毫米,同时,还要避免模板和垫层之间出现空隙,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结合的位置出现了漏浆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但是要保证水泥砂浆的细腻度,保证砂浆填补的紧实度。接着,要对模板的支撑体系进行施工。在对模板的支撑体系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荷载的问题有充分的考量,由于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以及浇筑过程中产生的荷载都需要由模板支撑体系来承担,因此,必须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在后续的施工中还需要将模板拆除,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模板的可拆卸性。在模板支撑体系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就是主柱,通常情况下,模板支撑体系中的主柱都是钢管,安装主柱的过程中,要保证钢管垂直。施工人员要注意主柱和支架之间的连接,分散主柱承担的重力。部分施工单位还会在模板和托架之间、立柱和托架之间安装垫板,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起到填补缝隙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减轻材料之间的摩擦力。最后,拆除摸板环节的施工主要是在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之后。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安全是施工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模板拆卸的顺序要和模板安装的顺序相反,将模板拆除之后,也需要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保存,方便后续的施工。同时,在拆卸模板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零部件的保管,避免细小的零部件丢失出现施工安全问题。
2.3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建筑框架结构施工前,首先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的有效控制(1)水泥的用量。如果水泥使用过多,就会导致结构内部的流动性增强,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所不利。(2)水石灰的比例。水石灰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水泥的性能,水石灰添加过多会使水泥变得粘稠,影响其聚合性,水石灰添加过少则会让水泥变得过稀,使得水泥无法快速凝固,在内部形成气泡,影响建筑混凝土的稳固性。(3)用砂量的比重。砂在水泥的调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砂量过少会导致水泥无法成型,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反之,用砂量过多会影响水泥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对施工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另外,在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中,框架柱混凝土和传统混凝土浇筑工艺有着明显差别。由于框架柱混凝土形状特殊性,导致混凝土浇筑难度变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技术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配比情况。具体来说,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内部是否存在杂物,以及安装模板时留下的孔,只有检查完毕后,才能开始正式进入浇筑环节。其次,施工人员在具体浇筑环节,应根据框架柱形状、尺寸,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在下落时因为速度过快而出现堵塞情况。最后,由于框架柱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是受力,所以对其要求质量非常高,在浇筑完成后,应重视混凝土振捣工作。一般情况,在框架柱高度在3米以内时,可以分别展开两次浇筑、振捣工作,以此保障混凝土技术应用质量。施工人员在头次浇筑时,应保证柱模、串桶内部的相近,并尽量让振捣接触到柱底,避免出现过震以及漏震的情况。在进行第二次浇筑时,施工人员的浇筑工作,可以在框架柱模外部网状模内展开,同时确保振捣工作的均匀性。
结语
伴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框架的施工技术水平也随之相应不断发展。这一技术是建筑结构中最基础的技术,因而也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峰.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9(08):84+86.
[2]李春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