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

作者简介:陈敏,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发表于《商展经济》杂志
 
  摘要:近20年来,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呈指数型增长,而对应的市场岗位却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应当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创业而不是只盯着一些所谓的"铁饭碗"。各高校应当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相应的教育机制和体系,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政府也需要出台明确的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分析;能力现状;提升措施;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的毕业分配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因此打开了大学生“包分配,吃皇粮”的局面。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的考场迎来了570多万的考生,录取人数27万。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和各种“福利”支持,“大学生”这一身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成为了令人艳羡的金字招牌。
 
  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需求等环境的变化,国家管制的就业机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数量上的要求,1996年开始,我国原定的改革目标取消了“包分配”相关的政策,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并与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1999年,我国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至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12年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2016年毕业生人数为756万人,2020年毕业生人数则高达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每年招收人数有限,进入大型私营企业如腾讯、华为、格力等竞争激烈,而中小型企业众多且进入相对容易,但仍不能满足呈指数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更为严峻的是,2020年初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类型的服务行业几乎完全停摆,酒店旅游业整体上都已经歇业,交通餐饮业也是运营时间越长亏损就越大。为减少人力成本,企业出现不少裁员现象,大量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重新寻找工作,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2创新创业课程开设情况分析——以H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全国各高校不断构建和调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制度,开设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解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情况,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广州增城市H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H校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类院校,根据国家相关教育规定该校每一级、每个班都设置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据了解,目前该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期末考试以考查为主,考查方式为学生6人为一小组,分组撰写创业计划书。基于此,笔者根据专业人数按比例分别选取了2019届学生的创业计划书,涉及管理专业21份、会计专业51份、健康专业17份、国贸专业30份、电力专业29份,一共148份创业计划书。然后对这148份创业计划书进行查看筛选,剔除2份无效创业计划书(一份创业计划书有明显抄袭痕迹,一份经过对学生的相关问询后确定学生并无此行业高等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所以这两份创业计划书缺乏真实性,判别为无效并将其剔除),则有效创业计划书共146份。据统计,在这146份创业计划书中,以中西餐厅、咖啡店、奶茶店等餐饮行业为创业对象的计划书共77份;以物流、快递代拿、代驾、宠物美容等服务行业为对象的创业计划书共38份;以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零售行业为创业对象的计划书共27分;以娱乐公司为创业对象的计划书2份;以呼吸机研制、售卖为创业对象的计划书1份,以科技农业为创业对象的计划书1份。
 
  根据这146份创业计划书我们可以发现,97.27%的学生创业对象为传统行业并且专业为非对口专业;1.37%的学生创业对象为娱乐行业。通过与这两组学生的谈话,了解到他们的创业动机是我国地区人口众多、娱乐市场需求强大、泛娱乐化时代已经来临,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娱乐行业工作轻松自在且来钱较快;0.68%的学生创业对象为医疗器械制造和销售,与本专业对口;0.68%的学生创业对象为新型农业,涉及少许技术创新。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创新型的创业能力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创业动机相对较弱,选择创新型创业领域意识淡薄,接受创业教育程度低。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受到社会观念及“潜规则”的影响,学生择业以进入公务员队伍、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为荣,其次是大型知名私营企业,最后是考虑进入中小企业先就业再择业。而一般大学生选择创业,就其本人和家长而言此乃无奈之举。此外,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对其持以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甚至认为创新创业与自身无关,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无关,与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无关,甚至出现课上学习别科知识或缺勤的情况。
 
  (2)大多数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不合理。虽然国家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也提出2016年所有高校要设立创新创业课程,但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施行流于表面。一方面,高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指标和任务;创新创业课程整个年级统一设置,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学生的特性作出相应的调整,无法吸引学生注意。由于该门课程不受重视,其师资分配也极不合理,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数为人力资源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管理专业等相近专业的教师,对口专业教师极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较新,课程建设还在摸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对不成熟。
 
  (3)创新创业宏观环境不够成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后续的政策落地不能及时跟进甚至中道而废。与创新创业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圈,创新创业的相关规则和法律制度等尚未明确,整体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措施
 
  3.1大学生
 
  (1)树立创新型创业观。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将进入爆发式发展期,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商用5G等领域将成为关注核心。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因此要树立创新创业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提髙自主创新能力。在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里基本没有提到国家或地区政府提供的创业优待政策,也没有创业融资相关资讯,说明学生不懂得向外获取资源。所以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学会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提炼有效知识,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度。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扩大知识面,同时要主动关注市场,及时了解市场特点和发展变化方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系统。
 
  (3)改变大学生活方式。大学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紧绷且规律的学习氛围,因此部分学生生活作息出现不规律,娱乐休闲没有节制,饮食结构不够合理。长此以往,影响个人身体、心理健康,上课时间心不在焉,更不用说抽出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所以学生应当了解现今就业需求和竞争压力,在学校的引导下,自觉改变生活方式。
 
  3.2高校
 
  (1)学校设置创新创业基金,结合各区政府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激励政策,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的开展、实施、长期运作及管理。结合实时政策,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指导讲座,自行举办或参与国家政府举办的具有奖励性质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对于成功的项目要持续跟进并长期指导学生,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最后也可以发展为校友企业,一举两得。
 
  (2)学校应当通过学校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学生感兴趣的平台宣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取创业成功的案例。
 
  (3)积极利用校友资源,邀请创新创业成功的校友回学校进行指导座谈,邀请本校师兄、师姐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解决,组织在校大学生到他们的企业进行学习,通过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改变在校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无奈之举的陈旧观念。
 
  (4)构建且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服务与指导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给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服务和指导。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校的众创空间、创业园等学生创业就业平台毫无概念,除了相关平台自身建设不够完善之外,在学生当中做的平台宣传推广方面极大欠缺。除非是已经决定要创新创业的学生会主动了解之外,学生甚至毕业了也不清楚这些服务平台的作用。所以学校在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平台宣传工作,比如每个年级在每个学期给学生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创新创业平台、如何利用创新创业平台来尝试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学校可以邀请校企合作企业中的大型知名企业管理者、银行大学生创业融资贷款项目经理、政府创新创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进校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答疑,予以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平台一方面应当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文字、图片、表格、视频进行资讯推广;另一方面,要设置专门的咨询、反馈平台,并将学生咨询的问题收集汇总后,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解答,整理后公布在相关网站、公众号等平台。
 
  (5)调整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创新创业教学不能千篇一律,应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不同的专业特性、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学校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创新创业项目,分层、分段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沙龙、培训,课程教学普遍采取的是理论教学,因此学校应当合理调整课程,增加实操模块,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动手能力。
 
  (6)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经验丰富、善于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成学生能消化吸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动手能力、懂得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双创人才。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主要是通过校内相关专业老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团队,带领学生完成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发挥校内外教师各自所长,共同指导学生通过任务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在寒、暑假安排一些相关或者相近专业、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去企业跟着企业负责人按照需求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他们的时间,灵活安排他们到学校兼职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课程,通过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校内创业教师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时,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3.3政府
 
  (1)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各个管理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实现信息互通,搭建便捷有效的服务平台。
 
  (2)定期对高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学生进行政策条例解读,使学校及学生能及时并有效地利用资源。
 
  (3)引导搭建学校—政府—企业联合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共享经济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研究[J].陈雪钧,李莉.江苏商论.2021(02)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程》[J].聂永江.中国高校科技.2021(Z1)
 
  [3]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研究[J].牛建会,步秋军,刘春蕾.科技风.2021(05)
 
  [4]数字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评《赋能数字经济:大数据创新创业启示录》[J].蒋欢.中国科技论文.2021(02)
 
  [5]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章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6]新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王菡.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2)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