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三峡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在生产生活之余为了方便生活、美化环境用最普通的原材料创造出的精美民间艺术品,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然而,随着时代进步与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民间美术逐渐淡入人们的视线。因此,把民间美术转为课程资源与美术课堂相结合是一种传播民间美术的可行方式。文章以三峡地区民间美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三峡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相融合,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中学生的地方荣誉感与民族情怀,养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习惯。

关键词:三峡地区;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育

作者简介:程明琳;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民间美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中华儿女的伟大创造,也是与民间百姓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浓厚历史和璀璨文化,其中民间艺术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它们集中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精湛技术、淳朴情感以及当地的风俗文化。这些瑰宝不仅仅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肩负着文化和经济的双重身份。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的差异性等种种因素又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间美术作品,从而构成了地域浓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在风景秀丽的三峡地区便孕育着长江一代的风俗文化,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神秘而又赋予个性的篇章。

一、三峡民间美术

(一)概念界定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峡地区范围辽阔,它包括了长江支流所经过的多数区域,有着别具一格的秀丽风光和历史悠远的风俗文化。三峡以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为起点,经过恩施地区,直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全程共有193公里。长江三峡不仅有奇特的悬崖绝壁,也是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是无数英雄的用武之地,就连诗人李白都不忘有感而发。虽说三峡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正是由于这样三峡地区造就出了一批手工艺人,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韵味与别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

(二)当地美术教材中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在教育中的缺失对它的传承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三峡地区中学生美术课一般为一周一节,小学生美术课一般为一周两节。据统计重庆市万州区所使用的湘版美术教材,初中6册美术教材(13-18册)共计有42课,其中关于民间美术的课题占据比重是7.1%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九年级下册第四课《设计美丽服装》。由此可知,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在教材中并不多。教师应当在课程中融入当地特色民间文化,利用本地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三峡民间美术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民间美术将想象、创新、实践同步提高

三峡地区的民间美术来源于当地淳朴的民间文化资源,赋予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开拓思维的创造力。通过对当地民间美术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创作,引导学生认识本土民间文化、体验家乡风土人情,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其积极探索与研究。新课标提到过“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并且明确提出要求艺术课程“增设体验式、探究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增强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情感体验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在此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升华学生的情感思想,还应当整合相关艺术知识进行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同时还提升其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成长。通过学习三峡民间美术,让学生喜欢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便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更有兴趣的体验身边的民间美术。只有切身实际的进入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与实践活动中才能领略其真正的风采,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民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有机契合

民间美术能够作为音乐、语文、历史、地理等各个学科的互动纽带,使学科之间得到有机契合。例如三峡民间美术当中的梁山灯戏,它就将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杂耍、民间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地的一大特色;充满地域风情的三峡木雕则是经过长江水多年的冲刷、浸湿、腐蚀而所得到的原生态木材,是由三峡地区的独特地貌所形成的,这便与地理学科有关联;年画、刺绣、雕刻等民间美术的题材许多取自于历史故事、寓言等等,记录着当地历史的符号特征。民间美术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的一大板块,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民间美术进行综合、整理使其与其它学科融会贯通,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更加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三)民间美术使城乡美术融合发展

出生在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就被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所包围,几乎没有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课余时间的他们大多数都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如:电视、电脑、手机等。相比民间皮影戏他们更了解的是动漫,比起传统年画他们更喜欢的是漫画。因此,把民间美术带到美术课堂也应当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民间美术充满独特的乡土气息与浓郁的生活韵味,是与自然融合为一的艺术杰作。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创设适当的场景,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里认识当地的民间文化。如果能带领学生到当地乡村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体验,便是拥抱自然环境、体验乡村生活、认识民间艺术的途径之一。是使学生感受民间文化,学习民间美术,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的好机会。

三、三峡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的有效融合

重庆市万州区处于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万州第三中学便位于万州核心地带。为了把三峡地区民间美术引进校园,各科老师齐心协力创立了《万州三中美术校本教材》。其中有对本地乡土资源的利用,也有三峡民间美术的相关篇章。例如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走进三峡雕刻》。通过对木雕、根雕、石雕的观赏,了解到三峡人通过就地取材美化生活,以雕刻来表达心中的美好心愿。“设计·应用”领域的《民间巧手-三峡剪纸》一课,利用美术课堂欣赏三峡民间剪纸,以及万州著名代表“罗氏剪纸”。学生们经亲身实践体会到了剪纸的乐趣。“造型·表现”板块中的《三峡“奇”石》通过捡石、观石、画石,体会到长江孕育了形态各异的三峡石,三峡石也见证了滚滚长江的悠久历史。每一块三峡石都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江水冲刷,浑然天成般的形成了似人、似物的奇特形状。关于本次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学生的想象与好奇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三峡民间美术的发扬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始终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断探索与传播,三峡民间美术会拥有更加完善的生存体系与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邓航.三峡民间美术在万州地区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研究——“以梁平年画欣赏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05.

[2]刘大庆.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05.3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