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主线是文章内容延伸的主心骨,是作者写作的逻辑线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探寻文章的主线,并紧紧围绕主线获取细节信息和展开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深度理解文本的目的。本文结合课例,从语篇的资源充分利用挖主线、主线指引下的回看落实以及语篇结构分析三个方面探究基于语篇主线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语篇主线,深度阅读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步走即读前、读中、读后已经成为大部分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重心也基本放在对语篇信息的获取和语言知识的精讲精练,阅读教学缺少语篇主线挖掘探索,并在主线指引下将零散、杂乱信息结构化。目前大部分英语阅读教学没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英语阅读技能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上也成了空话。
通常教材中的阅读范本总有一条能支撑起整个语篇的主线,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找准主线,并围绕主线展开阅读,更容易获取语篇信息、把握语篇结构和感受语言的内涵和独特魅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基于主线展开有条理阅读,引导学生逐层获取语篇表层、深层信息,探索语篇主题意义即深度阅读文本的目标呢?
一、充分利用语篇标题、插图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策略找准语篇主线信息。
大部分初中外研版英语教材的语篇都有标题和与语篇内容匹配的插图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或是走走形式。事实上,标题和插图隐含着语篇的主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深层解读标题和插图,以此开启阅读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一针见血的提炼语篇的main idea。通过预测文本主要内容即文本的主线,并在主线的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把握语篇结构,再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回归整体。
【案例1】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册M6Unit2的语篇:Do as the Romans do。这是一篇说明文,文本主要从四个方面即mealtime/utensils/what to say/what to do四个方面介绍了西方饮食习惯。这篇说明文共有8段文字,通过对标题的深度分析,再结合插图可以提炼出文本主线。语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开篇引出western eating customs然后分六个段落四个方面介绍西方的饮食习惯,最后的结论。语篇插图是一张西餐的食物图片。
阅读活动1:师生对传统中西方的食物谈起,展示了语篇的题目和插图,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预测。学生能从图片猜测到语篇和西餐有关。标题出自谚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的后半句。标题的理解是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标题即:Where is the title from?What does it mean?What does“do”mean here?。通过三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明白了标题意思“入乡随俗”。紧接着深挖了这句谚语的内涵即When you go to a new place,just follow the rules there.探索标题中的do特指eat。不难获取作者写作语篇的主线即eating in the west.再通过问题即How does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western eating customs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在主线的指引下分块阅读,开展小走回看,检测反馈。
把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语篇的骨架,再从骨架到部分引导学生获取每个部分细节的信息。边教便检测,边走边回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重点或有难度的部分制作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实现信息整合化、结构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理解过程中,应该找准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契合点,通过设计快反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归实践,从而达到语言知识及时内化又能学以致用、迁移运用。
仍用以上课例阐述:
教师利用判断三句话的正确与错误,引导学生抓细节信息,从而获取有关utensils段落的字面意思。紧接着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两个活动,检测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活动1】choose utensils for the food
学生通过针对不同事物选择餐具的活动,对刀叉筷子汤匙以及手指的选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对此活动既感兴趣也让英语与生活接轨,体现用英语做事的理念。
【活动2】
教师设计了一个say and do的游戏,在课堂上边介绍餐具的使用,边演示使用的过程,学生运用到本语篇包含的语法点:被动语态。be used for....(被用于....)/be held in....(被握在....)/be held with....(被用...按住)/be cut with.....(被用....切)/be eaten with.....(被用...吃)。这也是一个现学现用的范例,只不过对学生的要求比上一个拔高了,学生的语言搭配上动作,更表现对语段的透彻理解,当然这样的活动更生活和真实化,为学生创设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了浓厚真实的语言环境。
三、主线指导下语篇结构分析,梳理文本行文脉络
紧紧围绕主线展开语篇关键词句分析,利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语篇结构,从而发现语篇在结构方面的美或存在的瑕疵。对语篇的理解从文本主线的探索到分部分理解最后又回归语篇整体看结构,准确把握作者构建语篇的思路。仍以同一课例展开说明。课文第五段讲述了西方饮食的两种情况即serve yourself和be served by someone else主客之间的简单言语。在be served by someone else中又分几种情况即别人给你端喜欢的食物,不喜欢的食物以及别人太热情给你夹太多时的婉拒。学生读这一段时往往感觉难以理解,主要原因是语篇中部分关键词句没有透彻理解,如serve yourself和长句“During the meal,you may be invited to serve yourself(usually the ladies before the gentlemen)by someone who says“Help yourself”or you will be served...”。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复杂的语篇结构化,降低对语段的理解难度,学生更容易探索出作者在结构布局的独具匠心。利用精细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把握该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布局,以下是该语段的思维图,清晰明了。杂乱、零散、较难理解的语段因为下图变得有条理和富有逻辑。
Feedback During the meal
另外,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察觉了作者在写作中的瑕疵。根据分析我们形成了对整个语篇的结构图即P1 introduction P2 mealtimes P3 P5 P6 what to say此部分中穿出现了明显的时间短语:at the start of a meal,During the meal和at the end of a meal,写作顺序是time order的写作顺序。而在这本身紧密相连的三个段落中间作者穿插了一段关于西餐餐具的描述,有学生发现了语篇这样布局存在瑕疵,不够严谨。于是教师展示了问题:The passage lacks(缺乏)some logic(逻辑性),but we can make a small change,such as adjusting(调整)the writing order of a paragraph.学生在理清语篇脉络的前提下,自然明白三段和四段对调能让文本更具有逻辑性,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敢于学后质疑,质疑书本,这样的阅读教学带给学生的是真正阅读素养的提升。
从挖掘语篇主线再展开理解支路信息最后回到语篇整体结构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能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初中英语新课标2022版
鲍闽芳,周晓霞,凌旭群.2020深度解读文本,多元建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