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立德树人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体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而“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也不例外,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

关键词:立德树人;音乐教育;以德育人

作者简介:苟英杰;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2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作为教师,不只是思政课教师,其他专业教师都应有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历史担当。

一、阐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进人、改变人,发展人。《左传》载:“太上有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这是由高校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决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需要落实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育人导向,使学生学会劳动、勤俭、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当今形势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与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的格局,出现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出现了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我国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出现了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及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市场逐利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网络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挑战。三是面对挑战,高校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只有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才能有效而持久地培养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社会型人才。

二、立德树人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以普通的或专业的音乐教育为契合点,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的音乐课程与艺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并以音乐为载体,注重音乐对创造思维与智力的开发,培养具备艺术思维的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教化功能更能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音乐的娱乐功能更能辅助以德育人的目标。

1、通过音乐教育立德树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特定的音乐作品中了解感受创作者社会背景的处理,情感思绪的流露,蕴意内涵的表达。悠扬婉转的音乐有效平复紧张的心情,清远古淡的音乐让人内心清静安然,激昂有力而节奏欢快的音乐使人斗志勤发,勇往直前。所以,针对不同风格特点的乐曲,教学内容因地制宜,这对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与观念、增强思想道德认知,润物细无声地将立德贯穿其中。

2.音乐教学中直截了当地呈现对美丑、善恶、是非观念的教导作用,使立德树人的意义进行到底;例如《鸥鹭忘机》是一首表现渔夫与海鸥言却机心的寓言故事为情节的古琴曲。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歌词中表现青年人对梦想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坚韧不拔、奋斗拼搏的意志。音乐教育着,引导着学生们向善进取的心理状态,对自身德行规范潜移默化地起到适当的约束和指导意义。

3.音乐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使学生更亲切地融入生活,立德树人。音乐作品体现的真善美,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人处于社会群体中心灵向往的理想生活,真情实感的触动,只有将真善美的音乐融人生活中,便能感动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教学目的达到以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向上,真诚正直,坚韧不屈,守信用,重承诺,明是非,讲奉献等优秀素质。

三、立德树人是音乐教师的终极目标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扬雄在他的《法言》中认为,教师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善恶趋向,是应当特别慎重从事的。他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进一步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前的时代,一名人民教师,既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传授学业,解答疑难,又要身体力行,在思想品德上做学生的模范,成为一个称职的灵魂工程师。郭沫若说:“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航者。”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不仅传授学生音乐技能和知识,而且要像“人师”一样具有崇高道德品质和人格,抵制社会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立德树人是音乐教师的终极目标,首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自强不息,谦虚谨慎,空余时间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求知好学,恭敬求问,向先辈学习。向同事求教,向学生教学相长。最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人性化的启发式教育。忠于党,忠于职守,在工作生活上做出表率。“唯乐不可以伪”真实地反映音乐讲求精准严谨、真情实感的发展规律,启发学生真心体会彻悟生命道德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研究》罗国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七辑,余斌、王建军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4.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