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传入,文本解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文本解读不仅理论性强,对于实践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增强文化自信,宣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古诗词的解读出现种种问题,对于古诗词的误读比比皆是,文章希望通过对各种解读问题的分析,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古诗词解读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进行。
关键词:文本解读;高中语文;古诗词
作者简介:柳鑫昕;闽南师范大学
文本解读,顾名思义,需要从“文本”和“解读”两个方面去入手进行理解。按文学理论来讲,“文本”指由作者写成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解读”即“通过分析来理解”。因此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而目前文本解读出现了多种问题,值得讨论。
当前在古诗词教学上的问题比比皆是,其中之一就是过于迷信“权威”。经典的古诗词传承百年千年之久,期间对其进行解读的名家不计其数,他们的观点或相近,或相悖,但都各有其道理,后人再对诗词进行解读时肯定是绕不开前人的评论。前人或说这首诗好,好在这好在那,又或说这首诗不好,为何为何不好。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能写出“标准答案”,这答案自是从前人的“权威解读”中来。把已经设置好的答案传授给学生,这将导致教学的机械、无趣。
文本解读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以往的“标准答案”,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宽泛的要求致使文本解读往往会超出“哈姆雷特”的范围,造成以读者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使得解读变成一种曲解。更有一种说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种宽泛的容忍甚至使误解也成了“正解”。
还有一种问题是过于强调逻辑整合,类似于合并同类型,将文本的解读归纳统合。比如将古诗分门别类,有怀才不遇,有借景抒情,有忧国忧民等等类型,出现什么类型的句子就将古诗往类别里套。这样对于学生的做题自然很有效率,但这么做文本解读往往会陷入僵化,让人丧失解读能力,只会生搬硬套,甚至出现误读、曲解。
文本解读的问题比比皆是,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解读合适?其实以上各个解读方法虽然有些缺陷,但也都有其价值。目前统编版语文教材对于古诗词的解读教学十分重视,不仅大大提升了经典古诗词在选文中的比例,在教学指导上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中,选取的魏晋至唐宋的八首经典诗词,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用“文学阅读与写作”作为学习任务群。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诗词,更要感受其中的意境,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式去理解诗词的内涵,体悟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以此学写文学短评。
虽然目标很明确,方法很多样,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摆脱定势,令学生真正的去思考,去体会诗词中的奥妙。多年的应试教学下,学生早已习惯听信“权威”,或是教参上的,或网上搜索,甚至是直接从老师口中听取,不假思索的接收下来,成为了自己回答题目的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思考十分关键。
综合上述在文本解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即知人论世。这种文本解读法基本上是受到各方认可的,但是这种解读方法也有很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对作者其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这绝不是看看作者简介就能解决的。对于瀚如星辰的诸多作者,语文教师确实很难一一研究清楚透彻,但这绝不是因此就放弃此法的借口。至少课本里的作者是有限的,且都是名家大家,我们至少应该对于课本里的作者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上可以讲一些学生所不知道的趣闻或者观点,增强趣味性。
二是将诵读法贯穿到诗词教学的始终。古诗词的生命不仅在于其文字,更在于它的声音。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1]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首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语言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最有效方法就是把可视文字符号变为听、视觉联动的信息。美国教育家帕克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学生只有通过诵读和吟咏进入审美意象的感知,才能在头脑中留下一个个美的印象,进而产生美的愉悦感,达到一种美的和谐。[2]然而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常有忽视诵读的倾向,老师更注重讲解释义,这是不可取的。诵读的方法就很多了,可以听名家读,也可以集体读,小组读,分男女读等等,诵读在课堂时间的分布上也必须要贯穿始终,开始读,讲解完一句读,整首讲完了读等等,绝不是随便读几遍就完事。
三是带领学生感受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意境是意象的升华。要带领学生看清意象,体会意境绝不是简单随便说说便能做到的。“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3]而将各种意象组合成境,便成了意境。感受意境的教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题材的诗文进行设计。
四是文本细读。这里带领同学进行文本细读,了解字词意义的古今异同、音读的异同、品味意象和意境等等。带领同学进行文本细读,这步和上文带领学生感受诗词的意象和意境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进行细读呢?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朱子读书法便很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虚心涵泳”和“熟读精思”。要进行文本细读大概说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题目,二是从作者,三是从文本内部进行细读。当然标题、作者和文本的解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下进行的,决不能机械地将其划分开来,只有从总体进行理解才能窥得全豹,否则只会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五是进行赏析方法教学。主要进行古诗词鉴赏方式的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形成一套初步的古诗词鉴赏方式。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但其实也并不是一件难事。鉴赏起来无外乎上述文本细读的几个步骤,既从标题、从作者和从文本中进行。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不断的积累,培养赏析的意识。
总结起来,在诗词文本解读及教学中中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深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二是关注诗词声音的生命,注重诵读;三是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逐词逐句,感受其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其蕴含的感情。需要注意的还是创新思想,提供新思路,尽量不要被前人权威的解读所束缚,缺乏自己的思考,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融入新意,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也让学生更活跃,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曹明海主编,万福成,李戎著.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2]王晨.古诗教学中诵读、吟咏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6(30):169-170.
[3]刘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