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浅析王志信的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风格

摘要: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是曲作家王志信根据山西经典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结合现代的作曲技法改编创作而来的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本文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演唱风格作为切入点,来窥探中国民族唱法及演唱技巧,从而贴近当今社会的民歌新风尚的发展趋势,促进民族民歌声乐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地方民歌;演唱技巧

作者简介:王氏川;济南大学

一、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

(一)歌曲来源

山西省传统民歌的种类众多。由于地理环境、人民生活的差异使得左权民歌在民间的流传有着深远的历史溯源。在唱词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开花”以此比喻并寄托情感的左权“开花调”,更是成为山西省众多民歌中最具代表的特色。左权“开花调”中的典型代表性曲目《桃花红杏花白》创作于二十世纪末,作品表达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以及青年男女美好的爱情。

(二)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与王志信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都是民族歌曲,一个是地方小民歌,用山西方言演唱,更地道、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民族韵味浓郁。另一个是在左权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两首传统地方民歌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结合后改编,用普通话演唱,富有时代气息,较大众化。王志信用他独特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手法,既有保留山西传统民歌的旋律特点,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旋律朗朗上口,民族特色突出,给予了地方传统民歌新的生命,又使得创编后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性。

二、王志信的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处理

(一)咬字与吐字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字正腔圆”。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咬字吐字方法,即:咬字—吐字—归韵。首先是得咬住每个字的字头,进而伸展字腹、归韵字尾,最终做到字头要“重”,字腹要“满”,字尾要“轻”。以歌词一开始“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漫山遍野向阳开呀”为例:其中“桃”字是以“t”开头的喉音,字头突出来,再归韵到“ao”上;“开”字是以“k”开头的喉音字,归韵至“ai”上。因此,无论是哪个字都应该要注意字头清晰,汉语拼音要连贯的恰到好处,但不能过分强调而破坏字音。这也是声乐演唱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规范和保持住口腔动作和口型,如“声声落在哥心怀”中的“声”字,若口型开得太大,则导致发音从“sheng”偏向于“shang”。在歌曲最后一段歌词“一片片红雨飞,一阵阵暖风来”中“一”字,虽然“yi”是闭口音,但演唱时则要把“yi”的口型要宽,双唇不能紧闭,不然则会把字给“咬死”。

创编后的歌曲因曲调和歌词结合了地方民歌,因此,在演唱时便能让听众自然而然的就在脑海中形成这种声乐色彩与地方传统民俗特点相结合的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

(二)呼吸的运用

通常来说,词曲作者在创作声乐作品时会融入多种不同的音乐元素,这就需要演唱者参照词曲作者在谱面上所呈现的内容和意愿来划分乐句,从而安排恰当的位置进行呼吸。但是,当气息不足以支撑完整的乐句时,或者演唱者想要使用一些演唱技巧来展现自身实力时,则可以适当的在某些位置进行情绪里换气。

以第一句歌词为例:“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其中的“红来”二字,从低音向高音的五度的跳进后,立刻下行跳进六度演唱“杏”,这时要把气息沉下去,一旦气息上浮,“来”字就会挤。而这完整的一句歌词,在吸进一口气后保持气息的流动和控制,唱在气上进行演唱是可以的,但当气息支撑不住时,发出的声音是单薄的。演唱者可以选择在“来”字后,在歌曲的情绪里自然的呼吸唤气,在充足饱满的气息支持下,从而使气息与咬字之间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最后一句歌词“阿个呀呀个呆”中“呀(y-a”字因为是本作品的最高音,在演唱时不能为了唱高音“a”就去把嘴张大,而应该尽量保持并收拢住字。在演唱歌曲呼吸时要保持好状态和腔体的打开状态,循序渐进的控制好气息,保持良好的音色。

(三)旋律、节奏的把握

旋律、节奏是一首声乐作品的“血肉”。左权民歌的节奏型主要以三拍子为典型特色。因此,曲作家王志信在创编这首声乐作品时也采用了流动性更强的3/8拍这样的节奏来改编。三拍子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一拍是强拍,后两拍是弱拍。这使得在节奏变成三拍子后的旋律中每个小节的第一个字都是成为了重音,以三拍子的第一段歌词“唱一曲开花调扔过崖”为例,当中的“唱”“开”“扔”都是作为重音,从而简明扼要的表达了歌词内容。除此之外,创编后的歌曲还运用了2/4拍的节奏,这种交替转换节奏的运用,使得这首声乐作品更为新颖。

三、王志信的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情感处理

(一)对于歌词情感的理解

纵观《桃花红杏花白》这一歌曲,可知歌词有暗指也有明指。例如:“一片片红雨飞,一阵阵暖风来,山乡春入海”在歌词的字里行间中都在透露着改革开放后农村人民的生活慢慢变好的景象;“待到桃杏满枝头,迎亲的锣鼓咚咚敲起来”等又很直接了当的表达着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要想更好的表达出词曲作者赋予在该首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不仅要求演唱者充分熟悉歌词的内容,而且还需要理解和掌握歌词所表达的感情。当然,由于演唱者能力的不同,再加上把握歌词情感的差异,所以演绎作品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力。

(二)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在舞台上表演时,除了保持好正确的唱歌的姿势,还可以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稍加渲染,灵活恰当的搭配肢体语言,以此来调动全身的积极性,进而能够和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总之,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演唱方法,心理的作用也很重要。在相对放松的心理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演绎作品,结合多方面,真正的做到声情并茂的去表现歌词与旋律营造的情境,才能在演唱中有良好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07.

[2]韦平楠,王一人.寓情于声,声情并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0.12.

[3]王燕.改编民歌的艺术特色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4]郑华玲.演中唱,唱中演——表演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及作用[J].戏剧之家,2014.12.

[5]李秋霞.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探析[J].艺术教育,2016.01

[6]薛旭红.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色分析——以两首作品为例[J].黄河之声,2016.03.

[7]杨佩侠.论王志信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与创新[J].音乐时空,2016.10.

[8]柴玲.“方言”运用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意义[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02

[9]李月华.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咬字吐字问题探究[J].黄河之声,2017.05.

[10]陈春霞.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4.0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