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反常态的印度电影 ——记《摔跤吧!爸爸》

摘要:印度是一个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女性的从属地位多年以来从未有过改变。《摔跤吧!爸爸》塑造了一位反对传统观念,反对僵化体制的父亲,影片的叙事手法堪称蒙太奇与重复叙事的一次成功尝试。对于以往诟病的印度电影重歌舞轻叙事,重形式轻内涵问题做出了有力的反击。影片将父亲的愿望放置于宏大的国家背景之下,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家国理想。

关键词:反传统;反体制;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于晓雪;东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我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佳绩,在国内上映票房突破12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非好莱坞进口片的最高纪录。同以往印度电影在表现文化内涵和叙事手段上都稍显不同,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表现了一位父亲训练自己的两位来自印度小村子的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父亲没有成为世界冠军是永远的遗憾,而让印度摔跤选手成为世界冠军是父亲多年以来的梦想,故事以时间顺序展开,从女儿的不谙世事到功成名就无不交织了父亲的殷殷期盼和无数次的倔强反抗。

一、反传统的文化认同

(一)宗教意义上的影视革命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被称为“宗教博物馆”,信奉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这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国家,女性是一个弱势群体。在日常体验中,女性的好多活动是被禁止的,例如印度女人无论多热也要穿传统的沙丽,在印度的宗教信仰中,有遮羞体一说,强调妇女除手脚外,全身皆为羞体,不能暴露,而在影片中父亲让女儿穿男孩子的衣服,在巷子里跑来跑去训练,这些都是反宗教的行为。影片表现了在父亲的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家庭生活中,父权对女权的颠覆。为了不再让女儿处于弱势地位,逼迫女儿从事摔跤训练,为了训练方便父亲让女儿剪短发,像男孩子一样穿短裤。为了增强体质,让女儿吃鸡肉喝牛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制品。而影片中的母亲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决不允许在她的厨房做鸡肉,甚至做鸡肉的锅她也不会去碰。父亲和女儿的所作所为遭来了这个闭塞村子里村民的嘲笑和质疑。即便如此,父亲也是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始终坚持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反传统的另一个表现是影片催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父亲要让女儿练习摔跤,母亲认为父亲这是在干涉女儿的生活“女儿不该为了你的梦想而放弃她们的人生”,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影片以摔跤为切入点,用吉塔的励志故事为女性赢得了话语权,父亲对吉塔说“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也属于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儿……你的对手不止是那个澳大利亚人,还有所有那些一直看不起女孩儿的人。”尽管在训练中,父亲剥夺了女儿的童年,教育方法陈旧,甚至教育方式也是反女性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是父亲改写了两个女儿的命运。印度女孩儿深受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强烈呼唤着女性的精神榜样,她们不安于相夫教子的现实,又找不到命运的光明出路。不得不在柴米油盐中耗尽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无望的一生。著名的印度教经典《摩罗法典》中有大量的条款歧视妇女,其对女性本体的认识,认为女人是祸水,更容易成为“邪恶”的猎物。“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

印度女性自古以来从未获得过真正的精神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地位,而影片中吉塔和巴比塔在代表男性话语权的父亲的带领下,摆脱传统风俗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阴影,敢于向落后的传统观念宣战,追逐自己的梦想。举起了反传统的大旗,终于掌声取代了嘲讽和质疑声。

二、反体制的话语表达

影片表现了一位穷苦的父亲,为了训练女儿为国家赢得荣誉,站上世界领奖台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父亲可谓想方设法满足女儿们的训练需求,去跟卖鸡肉的小贩砍价,让自己的侄子当女儿的陪练,没有训练场就在自家的田地里搭建出一个训练场。

当女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父亲去体育总局领导处申请买一个摔跤垫子却遭到了拒绝,影片此处的表现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体育总局的领导一边吃着零食一边不屑与父亲交谈,言语中多有冒犯和讽刺。而父亲也说出了那句“印度之所以赢不了奖牌,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不作为的官僚”,反应了当局领导不作为,丑陋的官僚作风,直击印度体育制度的弊病。

影片还表现了大女儿吉塔去体育学院训练后遇到的教练为了自己的成绩,不顾吉塔的个人诉求,不充分挖掘摔跤手的潜力,自私自利差点毁掉了吉塔的前程。父亲不顾校方的反对,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指导女儿,带领女儿一路披荆斩棘,挺进决赛,教练由于嫉妒父亲,在最后决赛的比赛过程中将父亲关在了库房,女儿虽然没有得到父亲在身旁的场外指导,但是最关键的一局比赛女儿却是想到了平时训练时父亲的招式而赢得了比赛。吉塔在体育学院的摔跤教练是印度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代言人,他们自私自利,心中只计较着个人的得失,而视国家荣誉和选手个人的命运于不顾。

印度主旋律电影将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放置于一反常态的视角里,敢于揭示现实的丑陋不堪,没有歌颂,而是采用批判的,甚至是让观众融入不那么舒服的观影体验中,痛快淋漓的表达了一个满怀家国情怀的励志故事。

中印两国文化互学互鉴,电影的传播交流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关注近几年引进的印度电影,我们发现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滴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一个母亲的复仇》等,更是赢得了我们国内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绩。究其原因,中国与印度两国都是古老的国度,拥有各自灿烂的历史,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等现实国情,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当我们直面印度电影的时候在其中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中国也有相似的社会显现。

三、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段

1、巧妙而俏皮的配乐

印度电影大多被诟病歌舞太多,影响了剧情发展。《摔跤吧!爸爸》并没有如以往印度电影一般有过多的歌舞表现,影片中几段配乐的表现也尤为出色,表现父亲训练年少不谙世事的女儿时,轻快的音乐和略加嘲讽的歌词相得益彰,仿佛之前剧情中表现的父亲一直盼望生个儿子的绝望情绪一下子找到了出口。歌词:“我们的人生就像一辆报废的汽车,而爸爸您就是把这辆车开废掉的司机……您要求瓷娃娃变大力士,这简直是虐待……电影里的大反派都没你这么坏”幽默俏皮的歌词无不是影片的加分项。歌词的表达与剧情完美结合,表现了两位女儿内心的反叛情绪,歌词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蒙太奇的叙事张力

影片多处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两个(或数个)戏剧动作通过插入属于各个动作交替出现的片段而得到平列表现,其目的在于从两者的对比中体现出某种涵义。”表现了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营造出了充满张力的戏剧效果。

电视机里正在直播奥运会摔跤比赛,观看比赛的爸爸和旁边说风凉话的观众在电视机前进行了摔跤比赛,奥运会的解说完全充当了场外爸爸与摔跤对手的解说,奥运会的解说员说“过分自信会成为致命的弱点”完全印证了场外爸爸与对手的比拼。

表现吉塔参加悉尼世界锦标赛,而妹妹巴比塔参加全国锦标赛的平行蒙太奇使得两个段落紧凑而富有张力。妹妹在爸爸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而姐姐在体育学院经不住周围的诱惑,意志力消沉在国际比赛中屡屡失利。影片在表现上有意安排父亲与教练两个角色的对比,爸爸让巴比塔进攻,教练一直在强调吉塔的防守;爸爸鼓励巴比塔,教练训斥吉塔。影片将两个比赛同时切换,此段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可谓行云流水,增强了叙事效果。最后女儿取得了胜利而父亲却被教练恶意关进了库房,当父亲听到印度国歌声响起的一刹那,无不增加了胜利的悲壮感。

3、重复叙事

影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次“明早五点来找我”,第一次是两个女儿打架之后,父亲突发奇想让女儿练习摔跤,说了一句“明早五点来找我”;第二次是女儿找借口说头发长不适合练习摔跤,父亲说这是个问题,“明早五点来找我”,就在两个女儿认为她们的抗议奏效了,父亲不会让他们练习摔跤的时候,父亲居然剪掉了她们的长发;前两次出现话语时,影片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当镜头切换到第二天五点的画面时,与前一段情节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第三次是吉塔要去参加奥运会,而自私的教练对吉塔采取了错误的战术,令女儿连败数场,父亲租房子去指导女儿,告诉女儿“明早五点来找我”。每一次父亲说“明早五点来找我”故事都会有新的转机,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父亲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迷茫中的女儿,出现三次的话语增强了重复叙事的艺术效果。

阿米尔﹒汗的影片从一反常态的视角出发,旗帜鲜明的打出反传统的影像诉求,敢于揭示社会弊病,对于体制内的僵化思想也是大胆讽刺,不包庇、不纵容。叙事手段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堪称印度电影的佳作。

四、结语

《摔跤吧!爸爸》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利用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段,既有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又有对于印度国内僵化体制的抨击,还有对于根深蒂固不切实际的宗教问题的指涉。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里融入了家国情怀,敢于反叛的父亲带着懵懂的女儿冲破社会顽疾,直面社会黑暗,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更是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女性敢于以自强、坚毅的伦理角色对社会进行抗争,成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女性。影片以一反常态的创作态度,以父亲这位“斗士”的形象,向我们揭示了社会的创伤面,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更是值得我们中国电影人借鉴学习。

注释:

①[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摩罗法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0页;

②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版,第134页。

参考文献:

1][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摩罗法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