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主要由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构成,其中民间文学占了主要的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流传于口头的集体创作,民族特性很强;作为一种民间文学,起源于中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和民俗故事填补了中国文学在民间文学欠缺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国南方民族文学与希腊神话中,我们常常能窥见作品的性别意识在神话原型的体现,本文以“大母神”原型为例,通过苗族文学与希腊神话中“大母神”的形象体现,呈现认识我国南方民族文学的新视角。
关键词:苗族文学;大母神;希腊神话
作者简介:毕冬花;云南民族大学
一、“大母神”原型
在分析心理学中,谈及“大母神”原始意象或原型(“the primodial image orarchetype of the Great Mother”)时,它所指的并不是存在于时间或者空间之中的某种具体形象,而是一种作用于人类心理之中的内在意象。因此在这一部分中选取的“大母神”原型,既有人,也有物。
二、苗族神话中的妹榜妹留
妹榜妹留即苗族神话中的蝴蝶妈妈,在苗族神话中,她被看做人、神、兽共同的始祖母,受到苗族人民的尊敬,“假如是现在,爹妈生你我,生就生下了,有啥值得说。回头看当初,枫树生榜留,有了老妈妈,才有你和我,应该歌唱她”。相传妹榜妹留是从古枫树变来的,长大后要游方(即恋爱)时,想与河水游方,河水却太莽撞;想和太阳游方,乌云却来阻挡。最后妹榜妹留选择与能说会唱又长得漂亮的水上泡沫游方,她怀孕后生下了十二个蛋,后来孵出了姜央、雷公、龙、虎、蛇、象、牛等十二个兄弟。这十二个兄弟中,姜央为人类的始祖,留在了地上;雷公去了天上,管理雨水;水龙去了大海,管理鱼虾;老虎去了山里,成为山中霸王。
(二)希腊神话中的盖亚
盖亚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神,诞生于天地未开辟时期包容着一切生命源泉的混沌神哈俄斯之后,她是“宽胸的大地,所有一切的永远牢靠的根基”。这位多产的母亲盖亚不仅生出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而且还生育了代表江河湖海以及所有水系的大海神蓬托斯,但它们都没有父亲。地神盖亚是阴性的象征,而天神乌拉诺斯与海神蓬托斯皆为阳性,他们推动了天地之间万物阴阳结合的进程。地神盖亚先是与大海神蓬托斯结合生出了许多怪物。之后,她又成为了天神乌拉诺斯的妻子,并为他诞下了十二个提坦神——六儿六女,他们拥有巨大的神力与暴躁的性格,后来又生下了三个力大无穷的独目巨人和三个百臂巨人。然而这独目巨人与百臂巨人却遭到了天神乌拉诺斯的仇视,被禁闭在地神盖亚腹内的黑暗之中,不见天日。盖亚非常痛苦,腹内沉重的负担使她不堪忍受,因而十分痛恨乌拉诺斯的行为。为了解救自己的孩子,她用灰色燧石制成了一把大镰刀,并号召她的提坦神子女们起来反抗。只有狡猾的小儿子克罗诺斯想出计谋,用盖亚造的镰刀将乌拉诺斯阉割了,从而推翻了父亲,夺取了权力。
然而,当看到克罗诺斯仍旧像他的父亲一样变得凶恶无情时,作为一切神灵的母亲,洞悉世间所有秘密的盖亚预言克罗诺斯将来会被比他更强大的亲生所推翻。因此,克罗诺斯将自己的儿女相继吞掉时,盖亚又帮助克罗诺斯的妻子瑞亚将最后一个儿子宙斯悄悄生下并抚养长大。宙斯长大后同样反抗其父,并与诸神一起战胜父亲和提坦神。但宙斯将盖亚的提坦神儿子们投放到地狱的最深处,这使盖亚非常愤怒。为了报复,盖亚生下可怕的怪物堤丰与宙斯战斗。在宙斯打败堤丰后,盖亚还不甘心,又唆使自己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一起来对抗宙斯。在取得了这场与巨人们斗争的胜利后,宙斯才最终确立了他的霸权和众神之王的地位,奥林波斯山的诸神主宰世界的时代也就此开始。
三、苗族神话与希腊神话中“大母神”原型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中国南方民族文学与希腊神话中“大母神”原型之间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强大的生殖能力。希腊神话中,盖亚不仅独自孕育了天神、海神,还与海神结合生出众多怪物,与天神结合生出十二提坦神与六大巨人,甚至在乌拉诺斯被克罗诺斯阉割之后,他滴在地上的精血也能使地神盖亚受孕,催生出诸如复仇三女神、巨灵神、莫利亚神女以及一些人身蛇尾、力量惊人的提坦巨人,这些都是地神盖亚富饶多产的体现。苗族神话中的妹榜妹留就是蝴蝶妈妈,在自然界中母蝶一生只能交配一次,但一次的产卵量有数十粒至数百粒不等,如此多产的能力或许也是苗族人民将蝴蝶妈妈作为始祖母的原因之一。
(二)相异之处
两者所不同的是,盖亚具有一定的反抗性,为了反抗自己的丈夫,她甚至亲自造燧石制镰刀,只为了能将其阉割;当儿子克罗诺斯获得统治权,着手建立神系时,她却能对其作出覆灭的预言,并违背儿子意愿,帮助瑞亚救下宙斯;当宙斯与奥林波斯诸神战胜了无比强大的对手,取得胜利后,她却能为了复仇而生出怪物,继续与宙斯抗衡。这些情节都体现出了盖亚强大的抗争性。然而在中国南方民族神话中,“大母神”原型则更多地体现出逆来顺受的一面,如妹榜妹留在游方之时,屡屡受阻后也只是转寻他处去了。
(三)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对苗族与希腊神话中“大母神”性别原型的对比可以发现,女性角色的抗争性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客观存在与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如,从自然环境角度来讲,希腊半岛气候适宜,三面临海,海岸线非常曲良港甚多,交通发达,古希腊人便驾驶航船征服了海洋,开辟了便利的海上商路,他们对自然的成功征服与改造也带来经济上的外向性,呈现出他们想象丰富、自由奔放、原始情欲旺盛的性格,对于自然也表现出强大的征服欲与抗争性。而苗族大多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丘陵、山岳区域,历史上长期从事农业耕作,气候湿润,雨水丰沛,多雷雨天气,环境相对封闭,生产相对落后,对大自然的依赖突出。这种内敛型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国南方民族劳动人民质朴勤劳、勇敢坚韧的性格。
四、结语
从本文对“大母神”原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由性别本身的差异性导致的性别不平等是从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的,并非是现代社会有意为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问题已经为人们所重视。不论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希腊神话,亦或是少有人知、影响力相对局限的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与历程的重要材料,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汪荣.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J].民族文学研究,2019,37(04):67-76.
[2]韩晓清.再论跨民族研究是否是比较文学[J].兰州学刊,2019(07):67-75.
[3]赵先凤.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中美苗族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以《苗族作家作品选集》和《橡树林中的翠竹》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3):22-25.
[4]向芳.苗族的艺术起源神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