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丝绸之路西北段彩陶器耳的造型设计初探

摘要:西北地区的彩陶器耳数量繁多,形式多样,造型丰富。本文运用观察法、资料搜集法和论证法,从摹拟人物、植物,以及动物的器耳造型设计出发,认识到器耳为彩陶的整体造型增添了色彩。同时纹样也应用到了器耳装饰设计中,采用刻画和绘画两种不同的绘制技术,表达不同的装饰风格,这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审美观念更进一步深入认知的结果。

关键词:西北地区;彩陶;器耳;造型设计

作者简介:何利巧;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一、西北地区彩陶器耳的概述

世界彩陶在中国,中国彩陶在西北地区。而甘肃、青海和新疆彩陶最为显著,器耳种类多。彩陶由器形和纹样构成,器耳属于彩陶最为重要部分,与纹样相提并论。器耳经历了逐渐演变过程,从无耳到有耳的发展。马家窑器耳设计有高低耳、单双耳、左右耳,以及双耳之上加耳鋬造型,部分器耳纹饰与器形纹样相一致,将器耳汇于整体造型中,增加了彩陶设计美。宗日文化陶器器耳逐渐走向简化,转变为耳鋬,腹部时而两鋬时而四鋬,呈方形、圆形和尖状,打破了器耳固有模式,成为宗日文化典型的特点。齐家文化大宽耳最为经典,有装饰镂空的正三角纹或倒三角纹,以及圆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各自表达含义,代表女祖为倒三角形和圆形,代表男祖为正三角形[1]。四坝文化四耳居多,颈部和腹部、口部和腹部各有两对耳的造型设计,器耳个数逐渐增多。辛店文化类型器耳有普通耳和三角纹尖耳,三角纹尖耳彩陶颈部和肩部都绘有近似器耳造型的三角纹样,与纹样造型相辅相成。寺洼文化器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器耳与口沿相接处内凸外凹,另一种是内凹外凸被称为“鱼嘴”。新疆出土彩陶器耳多为单耳,双耳较少,器耳装饰简单。西北地区的彩陶器耳可谓丰富多彩,与器型和纹样是相媲美的,如果说纹样是精髓,那么器耳将会是彩陶的精华。

二、彩陶器耳的造型设计

(一)摹拟人物的器耳造型设计

器耳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地域和文化类型不同,人类观察事物角度发生转变,由描绘外物再转移到自身,进行思维突破。随之器耳也发生大转弯,最典型器物是四坝文化人形俑,内部中空,可以用来盛水,头顶平切成杯口,面部刻画逼真,人像双脚并立,将插入陶兜的双臂作为陶罐的双耳,器耳设计大胆精巧,既自然又和谐,同时也是一件罕见的远古时期彩陶人俑[2]。这件人形俑的整体装束代表四坝文化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流行风尚,这一时期也正是古代羌族人在黄河上游活动的主要时期[3]。远古人类将彩陶赋予了现实涵义,利用人体造型特征既解决了实用价值又体现了审美价值。摹拟人物器耳造型设计属于新型的创作手段,在工艺方面要求极高,设计陶器需要符合实用价值,为之后器耳设计做好铺垫。

(二)摹拟植物的器耳造型设计

彩陶器耳中摹拟植物器耳造型设计很少见,由于植物造型变幻多端,形态复杂,让人难以琢磨,至此只有几件作品留下。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记载远古人类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采食蘑菇,很多古籍也表明先民不仅有采食菇类的习惯,还首创香菇人工栽培法,比最早栽培双孢蘑菇的法国早了近千年[4],由此表明我国很早就栽培灵芝。灵芝文化具有传奇色彩,富有巫术内涵。根据灵芝形状所设计出来的叠唇敞口钵,器耳模仿灵芝造型,称为“灵芝”耳。将万物之灵再现于生活实用器中,是当时先民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段。器耳植物造型设计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表达远古人类崇拜的巫术色彩,承载着丰富的生活乐趣。

(三)摹拟动物的器耳造型设计

摹拟动物器耳造型设计在彩陶中形式多样,造型丰富。有代表鸡冠的器耳造型、鸟形罐的耳鋬造型,以及鸭形彩陶壶双耳造型。这些具备动物某种特征或形状器耳,在彩陶中起到点缀作用,增添色彩。最早摹拟动物造型器耳是仰韶文化彩陶缸,体积大双耳小,肩部两侧塑有似鸟头形状的器耳,形状大小相当,中心各有一孔,方便系挂绳子,器耳造型采用鸟头部特征,为庞大的载体物赋予生机。虽然器耳造型瘦小,但是能够承受应有的重量问题,从力学角度分析这种鸟头形造型其存在一定结构体系,是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可以抵抗引起形态和大小变化的力。器耳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符合工艺技术方面要求还要符合审美价值观,是彩陶造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彩陶器耳的装饰纹饰设计

彩陶器耳纹饰的设计形式和题材绚丽多彩,设计形式有彩绘、刻画、也有立体造型,设计题材包括几何形、动物形、人物形,以及代表一定涵义的符号。纹饰是原始先民对客观世界一种特别的感悟,与原始巫术、原始宗教、生殖崇拜及各种神灵崇拜是密不可分的[5],具有崇拜意图。彩陶器耳装饰纹饰设计是彩陶纹饰表达方式之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彩陶整体的纹饰相结合,运用个体服从整体原则,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随着历史演变,纹样装饰题材、风格和文化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脱离原始意义,并赋予吉祥内涵,成为我国古代装饰纹饰中重要的设计符号。

结语

西北地区彩陶器耳在造型和纹样设计上都有惊人的表现,看似微不足道的部位,但是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由最初仰韶文化无耳彩陶到有耳彩陶,人类思维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人类模仿大自然,器耳便出现摹拟人物部位、植物形状,以及动物形态的造型设计,由简单慢慢走向复杂化。同时器耳纹饰也伴随着问世,有镂空状、几何形、人物形、动物形等纹饰。器耳装饰题材随着历史发展逐渐丰富,蕴含着历史奥秘,启迪我们不断探索,找出真理。

参考文献:

[1]宋亦萧.论史前新疆的生殖崇拜文化[J].吐鲁番学研究,2008(2).

[2]李志钦.黄河彩陶纹饰鉴赏[J].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11).

[3]胡桂芬.浅议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的文化内涵[J].河西学院学报,2017(12).

[4]卯晓岚.“中国灵芝文化”题要[J].中国食用菌,1999(7).

[5]刘志刚.甘肃彩陶图案的意象性表现[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