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托媒》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摘要:《托媒》是一篇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小说,其中许多文化负载词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色彩。因此,翻译《托媒》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结合玄奘所提出的“五不翻”理论来分析这些词汇的翻译,试为翻译学习者提供灵感。

关键词:《托媒》;小说翻译;五不翻理论

作者简介:汤天琦;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庆邦是中国的知名作家。在他成为一名作家前,他做过农名、矿工和记者。这些经验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灵感和写作基础。他著有作品《远方诗意》《托媒》《红煤》等。读者说在他的文字里藏着煤矿和乡土。他从农村到煤矿执着地描写底层乡民的生存困境,在“柔美”与“酷烈”的审美空间中探寻“家园何处”(刘保亮2021)。他生于河南农村,他一直围绕“人与自然”为主题进行着写作,所以其作品可以简单分类为两部分,即乡土和矿区。

《托媒》是刘庆邦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内容主要是围绕“托媒”这主题展开地一系列的活动。故事内容是主人公因为叔叔刘本华没有替他人向主人公提媒,导致主人公错失了一段倾心已久的姻缘。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色彩。其中有大量的地方特色词语以及具有政治色彩的词语。这给汉英翻译的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五不翻”理论

汉朝之时,佛教传进中国并在中国发展,佛教开始逐步中国化。但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佛经中经常有晦涩难译的词汇,如果强行翻译易造成佛经内容的扭曲与不完整。唐朝之时,佛经翻译进人了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一些从事翻译的译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玄类。他提出了“五不翻”理论。五不翻理论包括:

“五不翻”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词汇翻译上(赵燕2021)。“五不翻”是指五种情形下不照字面意义翻译出来,需要采用音译的方法(李慧芳2018)。“秘密故不翻”意思是咒语、密语等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需要音译,本文并无咒语这类词汇所以此条运用较少;“多义故不翻”是指具有多层意义的词需要音译;“此无故不翻”意思是源语文化中产生出的物质或者意识等词语需要音译;“顺古故不翻”是指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用新译法翻译词语,那么一些词语需要沿用之前的翻译;“生善故不翻”是指一些特殊的词汇采用音译更能保持它的神秘感和庄严感,使译文更加贴切原文。尽量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源文读者同样的阅读效果。“五不翻”理论给译者在翻译中文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五不翻”理论可以有效弥补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不仅可以丰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而且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李慧芳,桑珍2018)。虽然此理论是针对外译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翻译策略,但它对汉译英同样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难点分析

难点一:文化特色词

在《托媒》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惊讶于刘本华去北京当飞行员的事,文章是这样表达的。“刘本华到北京当飞行员,不是一下子登上了两重天嘛!老天爷,这个可怎么得了(刘庆邦2019”!在翻译这句话的过程中,“两重天”这个词让笔者思考了很久。在笔者之前的认知中,“两重天”是指事物的发展经过高潮后又跌进了低谷。但在文章中用这个意思去翻译“两重天”似乎会出现意思不明的问题。所以笔者又把目光转向了“九重天”一词。“九重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意思是说天有九霄。九是量词又是个位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所以它并不是指“九层”而是“极限”的意思。在九重天中,两重天是代表水星天,代表着渴望建功立业的灵魂。《托媒》文中的刘本华想去北京当兵,这件事意思也暗含着刘本华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笔者认为采用“九重天”里的“两重天”符合原文上下文背景。笔者在翻译“九重天”时,首先译为“the ninth heaven”。并且笔者在寻找平行文本时,找到了“七重天”的翻译,译为“the seventh heaven”。从形式上看这样翻译似乎并无不妥。但是如果在这里用直译的方法译为“the second heaven”那么两重天的含义便翻不出,目的语的读者可能以为两重天就是第二层天的意思。在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之中,“第二层天”也会让他们读完译文后产生疑问。查阅资料也无符合意义的固定翻译。所以在这里,笔者觉得应该顺从“五不翻”里的“此无故不翻”这一条理论。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文化词,所以将“两重天”采用音译的方法译为“Liang Chong Tian”。

文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人的心魂和人的眼神是想通的(刘庆邦2019”。这一句里的“心魂”让笔者思量了很久如何翻译。起初笔者用直译的方式将“心魂”译为“heart and soul”,但查阅资料发现用此翻译将会产生歧义,这个词组意思为“全心全意”。后来笔者又将其译为“heart”。笔者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发现这个词出自一篇古文《杂体诗·效左思》。“心魂”的意思是“心神;心灵”。笔者觉得“heart”这个词不能将“心魂”的本身含义全部表达出来。于是笔者又在网上搜到了平行文本,杨绛的《听话的艺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总不如倾听的耳朵更能取悦‘赛人’的心魂”译成了“as the listening ear has charmed the soul of the Siren”。这句中的“心魂”译为了“soul”。泰戈尔的诗句“On the day when the lotus bloomed,alas,my mind was straying,and I knew it not”。“mind”译为了“心魂”。笔者查阅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释词典发现“mind”侧重“思考能力;大脑”的意思。所以,这里笔者认为应该要遵循“五不翻”的“顺古故不翻”的原则,把“心魂”译为“soul”更加稳妥。

难点二:政治特色词

文章中出现了“二七公社”、“文革”、“河造总”、“宣传队”这四个词,这四个词带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政治色彩,这些也是笔者在翻译此文中的难点。“二七公社”这一词中“公社”意思是指一类团体或者一种社会形式,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可把它译为“commune,但“二七”如何翻译便是这词的难点。其是某一个公社的特称,正如每个人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所以笔者认为这个词的翻译应该遵守“生善故不翻”的原则,“二七公社”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词汇。为了保证它的译文政治色彩不减,采用音译的方法会比较好。所以笔者译为了“Er Qi Commune”。

文中还有“文革”一词,“文革”是指“文化大革命”,这一词已经有了其默认的英文名词,此翻译是大家所公认的最符合原文意思的翻译,且笔者思考出的翻译不能超越此翻译。针对此语,笔者觉得用“五不翻”中的“顺古故不翻”最为恰当,沿用“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文中“河造总”是河南省造反总司令部的简称。笔者将河南省造反总司令部译成“the Red Guards Org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如果在文章中直接用同样的方法译“河造总”就不能向目的语读者清晰地表达简称这一概念。所以在这里笔者遵守了“此无故不翻”的原则,将其音译蒋“河造总”为“He Zao Zong”。

文中有“宣传队”一词。宣传队是宣传队宣传国家以及政党思想的宣传工作者的阵容。文章中的宣传队是用于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与西方国家所宣传的资本主义不同,所以翻译时把它们混为一谈不恰当。“宣传队”英译为“propaganda team,“propaganda”意识是“ideas or statements that may be false or exaggerated”虽然有宣传的意思,但在英文中它是一个具有贬义的词汇。所以,采用“五不翻”理论,在文章中使用“propaganda team”这一词并不适用。“publicity”意思是“the attention the is given to sb/sth by newspapers,television,erc.”这个词的词义中性,所以用“publicity”代替“propaganda”比较适用于这篇文章。所以“宣传队”译为“publicity team”。

三、结语

《托媒》的翻译过程中,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是笔者翻译中最大的难点。如果误用或者所用词语漏译了原文的意思,则不能把原文的意思清醒完整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运用玄奘的“五不翻”理论解决这类问题。五条理论适用情景不同,从而可以解决许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虽然此理论起初是用于外译汉,但在翻译实践中可以看出此理论同样适用于中翻英。通过对《托媒》的翻译,笔者意识到译者对中文的掌握是汉英翻译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翻译里要将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及作品的特点翻译成对等的语言风格。这是一个不断练习以及积累的过程。正如在《托媒》这类明显带有时代特征(文革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背后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是需要译者考虑的方面,这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文化,然后进一步探讨其语言特色及是否在翻译时对原文这些语言特色进行保留。

参考文献:

[1]刘保亮.“中原作家群”的乡土情怀[J].牡丹,2021(03):103-106.

[2]李慧芳.“五不翻”原则观照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音译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3):46-49.

[3]刘庆邦.托媒[J].2019,2019(05):75-82.

[4]张强,桑珍.玄奘“五不翻”理论在中医气功术语英译中的应用——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医气功术语翻译为例[J].中医药文化,2019,14(03):73-78.

[5]赵燕.玄奘“五不翻”理论与文化负载词的音译[J].文化产业,2021(07):66-67.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