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芯鱼书刊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学教育研究探究实践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也逐渐影响到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相应的也逐渐凸显出传统优秀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再加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发展,国内逐渐涌现出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等,由此会直接冲击到我国传统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等。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学教育。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美学教育;探究实践

作者简介:巩玉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不断发展的文化命脉与根基所在,其中组成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在于优秀的文化。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不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研,存在诸如开设课程比例不足和教授传统文化流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不能充分了解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形成、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等,进而在高校教育中不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无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此,高校教育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国民素质,就需要对其中的优秀部分进行深入的挖掘,确保能够带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与成因

1.1盲目吸收西方文化

我国社会自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促使中国人们开始与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思潮接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文化糟粕,诸如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导致我国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陷入到巨大的危机当中。

1.2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与市场化教育的功利性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更好的满足与适应市场经济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多个方面的内容,诸如科学的设置专业学科、合理的安排就业实习、积极的培养师资力量等。基于此,在人才培育上促使高校更加层终于专业技术、科学理论知识教育,而不重视人文类学科与内容教育,诸如传统文化等,促使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从而不利于在高校内部更好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不能充分的认识传统文化

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现有的市场竞争体制下促使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就业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为此,在喉现代西方主流思潮的影响下,即科技主义为先导,促使实用主义价值观开始涌现并泛滥,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片面的认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传统文化无用的思想,而这种需求却被高等教育所迎合,由此很难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学教育研究

2.1完善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更好的开展、落实高校美学教育就需要进一步发扬、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高校是否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清晰、理性的应用传统文化,如何挑选与讲解利于当下发展的部分,且能够及时剔除那些庸俗、落后且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糟粕。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有必要积极的发扬、传播那些对于社会应用非常有价值的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创新来创造出更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新文化风俗,从而能够被社会大众所认同。高校美学教育与科学理论类理性化的学科教育存在明显不同,本身所具有的教育色彩更具感性化,以此可以更好的感化人的生命观与价值观,确保以美育人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从而能够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贯彻与实施。

2.2完善传统文化美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于追求崇高的传统文化,也代表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宗旨,在高校美学教育中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传统优秀文化。第二,传统文化教育中摆脱一切因循守旧和固守旧制的思想,选择更具普遍性、适用性、为社会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美学教育形式、内容。第三,为更好的传播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在高校校园内部能够有效的充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在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来更加科学的整合优秀教学资源,确保所建立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更加的完善。第四,在高校美学教育体系中更加系统的纳入中华传统文化,制定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大纲,重视教师队伍与多个教学环节的完善,诸如开设课程、课程安排到评价、评估等,从而能够在高校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发扬。

2.3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第一,美育教育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程度,为更好的开展全国的美育教育工作就需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相应的教育指导纲要、课程体系等并进行有效的实施。第二,为促进学术高地的形成,可以通过吸纳杰出人才与聚合优势资源的方式,在建立一个智库机构时需要充分借助其他相关部委、重点高校、研究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三,在党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设置一个远程教育课程、公益性开放式数字教育资源库,从而能够提供充足的支持来更好的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美育环境的改善,以此可以充分借助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遗存、文物、专家学者的智慧来有机结合传统艺术的精华,从而才能使其更为广泛的在社会生活中传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存在能够为培育高端人才提供一个重要基地,担负着双重责任,即教书、育人,除了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基于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旨在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确保高校美学教育的有效推动,确保以美育人的真正实现,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启祥,李学锋,牛延文.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21(04):184-185.

[2]李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湖南农业大学“诗书礼艺”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为例[J].智库时代,2019(51):114-115.

[3]常爱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学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9(31):16+19.

[4]闫鹏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学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8(06):143-144+142.

[5]刘巧芝.兵团特色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49-51.

顶部